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pdfVIP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库全书基本概念系列文库—— 仪仪礼礼今今古古文文异异同同疏疏证证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没有之一! 四库全书,在中华文化中占有 要地位。 本文提供对四库全书基本概念 “仪礼今古文异同疏证”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仪仪礼礼今今古古文文异异同同疏疏证证 五卷。 清徐养原(详见 《周礼故书考》)撰。 是书列举郑注所载异文,为之疏证,凡是文有详略、 义订两通之处,不再赘说。 是书胜过宋世荦 《疏证》,却逊色于胡承珙之 《疏 义》。 例如,说古文多假借,又多从省,然而,纁裳摄酒, 今文反而作熏作聂,这类情况可能是由于字体烂脱。 着者不了解今文例用正字,也有用省体假借者,皆为 当时承用字,并非由于烂脱。 观视诸袗鞶,今文“视”写作“示” 。 说服说东,今文“说” 皆写作“税”,可见,是书对于古 今文用字之事例,未做进一步深究。 以 《士冠礼》注今文扃为铉,古文鼏为密,为郑注本 说,今文扃为鼏,后人多闻铉,少闻鼏,于是以意 改。 着者不了解 《说文》多根据古文,只云礼谓之鼏,并 不录今文鼏。 郑注经取易晓,因此,经写作肩鼏,而在注中 迭今 文铉古文密,两书各自有事例,今天认为郑注本云今 文扃为鼏,这是根据 《说文》来改郑注,与段氏 《说 文》注补鼏字。 又依据郑注来改 《说文》者同一牵合。 以 《乡射》注今文无为今文无“奠于篚”三字,着者不 知道此谓无奠于宾大夫之奠字(案:详见 《仪礼古今文 疏义》条下) 。 如果依据 《燕礼》今文无奠于篚,认为这与之相同, 与注释复奠之语意不相合。 又认为执觯者为上文执觯者受觯,也昧及字之义。 以 《燕礼》注今文媵皆作腾为今文当作古文,隶释石 经 《仪礼》残碑,有盥洗升媵觚于宾,石经熹平所 立,乃是今文,着者不知 《礼记·檀弓》洗而扬觯,注 礼扬作媵,射义扬觯而语,注今礼扬皆作腾,礼谓古 文礼,今礼谓今文,则作腾者应当是今文,此注正 确。 《大射注》实际上是错误的。 今天反而据彼以订此,可谓极其颠倒错乱。 又凡是郑注所称今文者,是小戴所传高堂生之本,熹 平石经乃兼取今古文,并非郑所谓今文本,其说也有 牵拘之处。 以 《公食礼》注今文鮨作鳍,为鳍即鮨之俗字,脍用 鮨,大概以脊肉为脍。 作者不知道鮨、鳍乃是古今字,如同脊鬣则写作髻而 不写作鳍。 少仪夏古鳍,是假借字,鮨本鱼鲊,牛鮨应当把藏之 法施于牛肉,不能认为是用脊肉。 又以记注幂今文或作幕为今文当为古文,幂本来写作 密,其写作幕的情况很少,因此,加上“或”字。 作者不知道此谓今文之或本,不能认为古文幂偶作 幕。 以 《士丧礼》注今文笏作忽为当云今文曶作忽,今文 为妄人臆改。 着者不知今文为古文之误,郑自用经典相承本作笏, 其古文则写作忽。 以 《既夕》注古文幦为幂,为幂当依释文作幕。 作者不知“幂”也就是“幎”字, 《既夕》之白狗幦,也 就是 《周礼》巾车之木车犬,者幎之或体,古文自作 幂,不作幕。 以 《士虞记》注古文曰左股上此字从肉殳,非殳矛之 殳声,为应当以阮元校勘记作此字从肉殳声,股与膉 字形和读音都不相类似,不可能致误,因此,郑释其 偏傍以志疑。 着者不知此字从殳,其读音如投,与股肱之股从殳矛 之殳声乾不同,为今脰膉之正字,因此,今文易以 膉。 而注释以膉脰肉,又辨其声以明股之与脰音相近,而 为古今字,并非有志疑之意。 以上所述都有必要进一步商榷,黄以周 《六书通 敌》,对此已经有所述。 然而,其书颇具汉学家师法,虽然不及胡书,却也足 以用来考证。 此书有南菁书院本。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