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莲花峰小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莲花峰小记 肖克凡 《 人民日报 》( 2016年05月11日 ? 24 版)   天池花山者,天目山余脉也,坐落吴中,直望太湖。山之东坡为花山,西坡为天池,两坡合称天池花山,有“吴中第一山”美称。其主峰状若莲花,得名莲花峰。   花山东麓有旅舍,取名“花山隐居”。中国隐居文化,属于古代文仕生活,今人生疏久矣。花山隐居?一时间觉得古风浩荡,仿佛穿越时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   一座中国古典式庭院,迎面有“空山可留”砖刻匾额,与众不同。踏进前院,穿堂而过,庭中有池塘,曲行有游廊,廊下有山石,石旁有玲珑宝塔,塔旁海棠含苞玉立,只待信风拂来,旋即盛开。   拾阶登楼,廊厦深长。左侧露天观景,右侧一间间客房不以阿拉伯数字编号,而是别出心裁:冰心居,涤心居,赏心居,畅心居,沉心居,鉴心居,洗心居,清心居,惠心居,静心居,沁心居,随心居……真是心有所居,归属花山了。   夜晚空气清新,伴花香安眠,梦入儿时摇篮。花山隐居的清晨,你是被鸟儿啾鸣唤醒的,窗外喜鹊登枝。   都市白领生活,早晨依靠闹钟起床,声声噪耳。花山隐居的清晨,唤你回归大自然。   花山隐居的客舍早饭,有素食化趋势。白米粥、煮玉米、蒸红薯及佐餐小菜雪里蕻、白水煮蛋提供人体所需营养。   此时,面对近乎寺庙斋饭式的早餐,你猛然想起昨晚仓促入住,没顾得上开电视看节目。桌旁有人小声告知,这里是花山隐居,客房里不放置电视机。   常年旅行,客房不放置电视机还是第一次遇到。置身当代社会同质化生活,遇到“第一次”的事情很少,N次的事情居多。是的,人类已经被电视捆绑在床上,手机则训练着“低头族”和“拇指控”,我们的人生几乎被锁定在小小屏幕里,忘记抬头远眺——前方风景独好。   走出花山隐居旅舍,遥望花山不远。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们从东坡起步,乘兴寻访仙踪。花山顶峰海拔一百七十一米,不高。我们安步缓行,沿“花山鸟道”上山,优哉游哉。   花山鸟道两旁,巨石多见,正是摩崖石刻群了。一路观赏石刻,一路引人驻足。首先见到一尊刻有“上法界”三字的巨石。我乃俗人不通佛理,暗暗揣度“上法界”三字含义,深知拜山须怀敬畏之心。   满山皆石,逢石皆字,山野充满石趣。这令花山有了内容。上山途中,我依次看到这样的石上刻字:山种。隔凡。吞石。百忆须弥。龙颌。坠宿。渴龟。华山鸟道。凌风栈……自然风景固然好,人文历史沉淀其间,花山便厚重起来,山水皆有来历。   一尊巨石刻有“向上大接引佛”,令我心情肃然。之后的巨石刻字便是“布袋”“皆大欢喜”“落帽”“卧狮”……前行数十步,有摩崖石刻“菩萨面”。来到“三转坡”巨石前,回望“菩萨面”,遥想乾隆皇帝品尝翠岩寺美味,那尊“菩萨面”巨石无疑是镌刻着天池花山美食历史的功德碑了。   花山的摩崖石刻,字字点睛,处处化魂。倘若空山无字,花山文化内涵锐减,几近野山了。纵观花山摩崖石刻,可谓点石成金。人人行至刻有“且坐坐”的石前,仿佛受到神明关爱,随即倚坐石前小憩,活像个听话的大孩子。   站在刻有“石床”二字大石板前,你会觉得这是神奇造物为后人预备的下榻处,登山疲劳,请你侧卧歇息。   最具匠心的是那尊刻有“仙”字的巨石。这个朱红色仙字将“人旁”置于“山”字头上,透露出民间社会的人格化精神。至于“百步潺湲”巨石刻字,则带我们随流水去了。   一尊尊花山摩崖石刻,开启一扇扇自然之门,让游人领略自然风光之时,还得到心灵感悟。   老子《枕中记》云,“吴西界有华山,可以度难。”华山即花山。由此可见,花山宗教活动历史悠久。山间有翠岩寺名刹,历经千年风雨,如今只存废墟,依然吸引游人拜谒。   翠岩寺大殿始建于宋,毁于元,明永乐万历重建,兴盛于清初。翠岩寺大殿文化浩劫年代被毁,原址遗存十数根石柱,冲天而立,远望宛若举香祭天,令游人难掩惋惜之情。   翠岩寺遗址侧旁,已然重建了大雄宝殿,建筑坐东朝西,并不在翠岩寺山门中轴线上,这有违寺庙常规。聆听讲解得知,起初主张在翠岩寺原地重建大雄宝殿者,不在少数。然而,为维护文物原貌,保护历史真相,吴中最终决定保留“华山翠岩寺”原址遗存,异地重建大雄宝殿。这种远见卓识极具文化意识,使得只留存十数根石柱的翠岩寺遗址,近乎国宝了。   如今,翠岩寺遗址院内古树参天,栎树榉树浓荫匝地。游客行走其间,仿佛置身历史深处,耳畔犹闻般若大家支遁法师开坛讲经之声。   路经御碑亭,亭内御碑镌刻康熙乾隆游览花山诗作,表达了登临花山终遂夙愿的帝王情怀。   前往莲花峰,须经放鹤亭。仙鹤远去,空余鹤亭。然而,簇簇白花盛开,点染山间春色。我突发奇想,这满山白花或为当初仙鹤抖落羽毛,化作种子迎春绽放吧。   登山途中,道旁石壁刻有乾隆《华山作》诗:“问山何以分高下,宜在引人诗兴者。遥瞻濯濯青芙蓉,南嶂犹平堪跋马……”我发现这面石壁曾有刻字,为了镌刻帝王诗作将前人刻字铲平,

文档评论(0)

lihuamei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