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垂老别》赏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郊未寧靜,垂老不得安。 天下世局紛擾,我將近老年,還不得過安靜閒適的生活。 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 我的子孫都已陣亡了,何必讓我一人保全性命留在世上呢! 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 投杖出門,離家遠行,我的同伴們都為我感到辛酸。 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乾。 雖然年事已長,所幸牙齒還未動搖,所悲的是骨頭僵硬,行動不便。 男兒既介冑,長揖別上官。 身為男子漢就應該身穿甲冑,向長官辭別,報效國家,保家衛民。 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 老妻蜷伏在路旁啼哭,歲暮天寒,還穿著單薄的衣服。 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我清楚的知道這極可能是生離死別,卻還是擔心她會著涼受寒。 此去必不歸,還聞勸加餐。 這一去必定是必死不回的,卻還聽到她勸我多加餐食。 土門壁甚堅,杏園度亦難。 土門口城關堡壘非常堅固,而杏園堅壁,敵軍要渡過也困難。 勢異鄴城下,縱死時猶寬。 和鄴城戰敗時的情景迥然不同,縱然是犧牲也還有一些時日。 人生有離合,豈擇衰盛端! 人生總有聚散離合的痛苦,怎能讓我們選擇是在盛年或是在老年呢? 憶昔少壯日,遲回竟長嘆。 想起從前少壯的時候,離家時間真的是長了些,不由得長嘆,感慨萬千。 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如今天下到處都在征戰,烽火連天,瀰漫岡巒。 積屍草木腥,流血川原丹。 屍骸重壘,草木同悲,血流成渠,染紅了原野。 何鄉為樂土?安敢尚盤桓! 何處是安居樂業的鄉土?我怎敢留戀家鄉! 棄絕蓬安居,塌然摧肺肝。 我決定離開破敗的草屋,從軍遠行,傷心欲絕,宛如天崩地裂。 垂老別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三月。昏庸的唐肅宗對郭子儀、李光弼等領兵並不信任,諸軍不設統帥,只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處置使,使諸軍不相統屬,又兼糧食不足,士氣低落,兩軍相持到次年春天,史思明援軍至,唐軍遂在鄴城大敗。郭子儀退保東都洛陽,其餘各節度使逃歸各自鎮守。安慶緒、史思明幾乎重又佔領洛陽。幸而郭子儀率領他的朔方軍拆斷河陽橋,才阻止了安史軍隊南下。為了扭轉危局,急需補充兵力,於是在洛陽以西、潼關以東一帶強行抓丁,連老漢、老婦也被迫服役。此詩就是在這個歷史背景下創作的。 整體賞析 在平定安史之亂的戰爭中,唐軍於鄴城兵敗之後,朝廷為防止叛軍重新向西進擾,在洛陽一帶到處徵丁,連老翁老婦也不能倖免。《垂老別》就是抒寫一老翁暮年從軍與老妻惜別的苦情。 一開頭,詩人就把老翁放在“四郊未寧靜”的時代的動亂氣氛中,讓他吐露出“垂老不得安”的遭遇和心情,語勢低落,給人以沉鬱壓抑之感。他慨嘆著說:“子孫都已在戰爭中犧牲了,剩下我這個老頭,又何必一定要苟活下來!”話中飽蘊著老翁深重的悲思。戰火逼近,官府要他上前線,於是老翁把拐杖一扔,顫巍巍地跨出了家門。“投杖出門去”,筆鋒一振,暗示出主人公是一個深明大義的老人,他知道在這個多難的時代應該怎樣做。但是他畢竟年老力衰了,同行的戰士看到這番情景,不能不為之感嘆唏噓。“同行為辛酸”,就勢跌落,從側面烘托出這個已處於風燭殘年的老翁的悲苦命運。“幸有牙齒存,所悲骨髓幹。”牙齒完好無缺,說明還可以應付前線的艱苦生活,表現出老翁的倔強;骨髓行將榨乾,又使他不由得悲憤難已。這裡,語氣又是一揚一跌,曲折地展示了老翁內心複雜的矛盾和變化。“男兒既介冑,長揖別上官。”作為男子漢,老翁既已披上戎裝,那就義無反顧,告別長官慷慨出發了。語氣顯得昂揚起來。 接下去,就出現了全詩最扣人心弦的描寫:臨離家門的時候,老翁原想瞞過老妻,來個不辭而別,好省去無限的傷心。誰知走了沒有幾步,迎面卻傳來了老妻的悲啼聲。他唯一的親人已哭倒在大路旁,襤褸的單衫正在寒風中瑟瑟抖動。這突然的發現,使老翁的心不由一下子緊縮起來。接著就展開了老夫妻間強抑悲痛、互相愛憐的催人淚下的心理描寫:老翁明知生離就是死別,還得上前去攙扶老妻,為她的孤寒無靠吞聲飲泣;老妻這時已哭得淚流滿面,她也明知老伴這一去,十成是回不來了,但還在那裡啞聲叮嚀:“到了前方,你總要自己保重,努力加餐呀!”這一小節細膩的心理描寫,在結構上是一大跌落,把人物善良淒惻、愁腸寸斷、難捨難分的情狀,刻畫得入木三分。正如吳齊賢《杜詩論文》所說:“此行已成死別,復何顧哉?然一息尚存,不能恝然,故不暇悲己之死,而又傷彼之寒也;乃老妻亦知我不返,而猶以加餐相慰,又不暇念己之寒,而悲我之死也。”究其所以感人,是因為詩人把“傷其寒”、“勸加餐”這類生活中極其尋常的同情勸慰語,分別放在“是死別”、“必不歸”的極不尋常的特定背景下來表現。再加上無可奈何的“且複”,迥出人意的“還聞”,層層跌出,曲折狀寫,便收到了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 “土門”以下六句,用寬解語重又振起。老翁畢竟是堅強的,他很快就意識到必須從眼前淒慘的氛圍中掙脫出來。他不能不從大處著想,進一步勸慰老妻,也似乎在安慰自己:“這次守衛河陽,土門的防線還是很堅固的,敵軍要越過黃

文档评论(0)

qiuzhimin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