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错过的中医书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可错过的中医书籍 @火神门:下面是2014年(当当网)图书畅销榜上排名前十的中医书籍,推荐大家细心读之,必能受益匪浅!一、思考中医:对自然与生命的时间解读 《思考中医》又名《伤寒论导论》,作者以其对中医经典的执著和热爱,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解读和疑难病症研究。为了避免深奥晦涩,作者竭力将学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超越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是个案特点和学术规律结合研究的典范。该书名为“思考中医”,是取思考时空、思考生命、思考健康之意,所以它既是中医书,也是传统文化学术书,更是一本超越了时空与领域的人文社科书。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为什么著名老中医李可先生,经半个世纪苦苦搜求,寻找到并亲自主校《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本“中医秘籍”?李可老中医认为:该书作者、清末民初的中医学家彭子益,是“中医复兴之父”,是继医圣张仲景之后第二位医中圣人。 中医学派,必将逐一攻克世界十大医学难题中之心、肺、肾三衰,肿瘤等奇难重危急症,为全人类的健康长寿作出重大贡献。 该书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温病学说的千古奥秘,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古中医学,从头绪纷繁的古医经中,理出了“生命宇宙整体观”、科学实用的中医系统科学。成为当代继承发展中医学的入门向导、成功阶梯。 读彭子遗书,深感她不仅是医病之书,更是一册“医医病书”,久历临床者读之,更如醍醐灌顶,格外亲切。犹如长者在侧,耳提面命。彭子遗书的问世,将唤醒国魂与医魂!将引起中医界高层的沉痛反思,将引导老、中、青三代中医走出误区与迷阵,开创中医复兴的新世纪!世界医学的有识之士,必将受她的启发,重新认识“生命与宇宙整体观”,借鉴彭子学说,实现战略突破,从困境中脱茧而出。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本书作者致力於中医临床与研究46年,崇尚仲景学说,擅长融寒温於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癥。自创方剂28首,对各科疑难杂癥有独到的救治经验,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专家之一。本书融汇李可老中医独特的经验,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中医药指导书。四、四圣心源 又名《医圣心源》,供10卷,清·黄元御撰于1753年,作者将黄帝、岐伯、秦越人、张仲景视为医中四圣。本书阐发《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诸书蕴义。卷一天人解;卷二六气解;卷三脉法解;卷四劳伤解;卷五至卷七杂病解;卷八七窍解;卷九疮疡解;卷十妇人解。是一部包括中医基本理论和部分临床医学的综合性著作。五、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 李德修先生被誉为小儿推拿三字经学派的奠基者,全国知名的小儿推拿专家,山东省继承抢救的名老中医之一。其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得广大群众的信赖和赞誉。他创立的小儿推拿手法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一直未正式出版。目前临近失传。 本书是李老的家人及其学生将其独创的推拿技法及积累的病案手稿进行系统整理而成的。全书共五章。 从李老推拿的理论与技法特点、推拿手法与穴位考订、常见疾病的推拿疗法、临证病案选等方面,全面总结了李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实践。 书后附有《李德修注解推拿三字经》、辨证取穴简表、推拿歌诀、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婴儿腹泻)100例临床效果观察分析等内容。本书内容实用,操作简便,易学易会,广泛适用于基层全科医师、针灸推拿医师参考使用。六、医学衷中参西录 《医学衷中参西录》是河北盐山县已故名医张锡纯(1860-1933年)所著。原书从1918年至1934年分七期陆续刊行。第一期1918年出版,第二期1919年出版,第三期1924年出版,1929年又将三期合编,分上、下两册出版,共八卷,即现行的前三期合编,前后共印行五版。第四期一册,共五卷,1924年出版,曾印行四版。第五期分上、下两册,八卷,于1928年出版。第七期一册,共四卷,1934年出版,印行二版。全书共七期,30卷。至于附录乃是张氏传人于1957年献出的遗稿。七、名老中医之路 原书最早出版于1978年,分一、二、三辑共3册,本次改版为节省成本,便于保存,将三辑合为1册,原一、二、三辑分别改为上、中、下三篇,除改正了一些错别字和对个别地方进行了全书统一外,内容和体例、顺序均保持原貌。 上篇、中篇为当代名老亲自撰写的文章,下篇为解放前后故去的名老的门人或后人回忆撰写的文章,都是名老们一生求学、治学的经验结晶,可谓字字珠玑、篇篇精华。 本书收载了近百位这样的现当代名老中医亲自撰写或其门人、后人回忆执笔的文章,内容包括名老中医的求学之路、治学之道、学术成就、临床经验及医德医风等等。其意义在于:第一,启迪中医后学,诱掖新的一代名医成长。名老们的求学道路、治学态度、医德医风等都是中医学子的楷模;第二,改善中医教育。中医教育有其特殊性,名老们对此有许多中肯、精辟的见解和建议,对于办好中医药院校的教育颇具指导意义;第三,名老们

文档评论(0)

xiedenglo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