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古代注音的基本概念 特点:用汉字给汉字注音 1譬况:是用打比方,作比较,以及描写说明发音情况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术语:长言之,短言之,急气,缓气) 例如《公羊传》中有一句话:“春秋伐者为客,伐者为主。”这句话中的两个“伐”字意义不同,何以区别呢?古人注道:“伐人者为客,读伐长言之”,“见(被)伐者为主,读伐?短言之。” 2读若、读如:用同音字或近音字注音。 例:渔,读若《论语》之“语” 3直音:用同音字注音,相对于读若和譬况譬况,直音法用完全同音的字注音是一大进步,但是,有时同音字较少,或者用来注音的同音字本身就是个生僻字,也会影响注音效果。如:瑊,音鍼。玏,音勒。 4反切:用两个字来给另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口诀如下: 上字取声母定清浊;下字取韵调定开合 例:顿,都困切;礼,卢启切;乌,哀都切 第二节 中古音 本节学习掌握内容: 一、《广韵》的性质和体例 二、《广韵》的声母系统 三、《广韵》的韵母系统 四、《广韵》的声调 研究古代音韵多从中古音入手,这是因为,除中古音自身有其承上启下的性质外,这个时期有一部声、韵、调体系完整的《广韵》。凭借它上推上古音,下推近古音,都是较为方便的。 《广韵》是我国现存最早又较完备的一部韵书,反映了中古的语音系统。 一、韵书介绍 研究中古音的依据主要是韵书。 韵书是我国古代一种按韵母编排的字典。韵书的特点是把同韵或同音的字编排在一起,便于写诗填词的人选字押韵。 中古时期的语音系统将《切韵》一系的韵书作为代表。 最早的韵书是三国时魏李登编著的《声类》。现存最早的韵书是隋代陆法言的《切韵》,书成于隋代仁寿元年,即601年。 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元年(1008),由陈彭年等人奉敕编修《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意思是扩大、丰富《切韵》《唐韵》。这是我国第一部官修的韵书,现在用得最广泛,被称为《宋本广韵》,《广韵》基本上继承了《切韵》的音系和反切。人们根据《广韵》整理出来的语音系统叫做“《切韵》音系”,也称“广韵音系”,这就是中古音音系,代表隋唐时代的语音系统。《广韵》是研究中古音的核心材料。 二、《广韵》编排体例: 第一,先按平、上、去、入四声分为五卷 第二,每个声调下再分韵。一个韵选一个代表字作为本韵的名称,叫韵目。如东韵即以“东”为韵目。上平28韵,下平29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共206韵。 第三,每一韵中以声纽的不同再分若干小韵。如东韵 “同”小韵中有同、仝、童、僮、铜等 45 个同音字。 1.分卷、韻和小韻(一) 《廣韻》層次: 卷 韻 小韻 韻 韻 小韻 小韻 …… …… …… 1.分卷、韻和小韻(二) 分卷:方式 聲調 → 卷 → 平 上 去 入 上平聲卷 下平聲卷 上聲卷 去聲卷 入聲卷 1.分卷、韻和小韻(三) 分卷:《廣韻》標示 卷 1.分卷、韻和小韻(四) 韻:標示 上平聲卷各韻目錄 韻目反切 東韻 1.分卷、韻和小韻(五) 韻:東韻 東韻 1.分卷、韻和小韻(六) 小韻:東韻中的小韻⑴ 東小韻 1.分卷、韻和小韻(七) 小韻:東韻中的小韻⑵ 同 小 韻 中 小 韻 東 小 韻 三、《广韵》的声母系统 《广韵》的声母在《广韵》本书中并没有显示出来。清代学者陈澧通过分析《广韵》的反切上字,发现与36字母并不相同。后来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广韵》的声母系统可以归纳为36个或37个。 《广韵》三十六字母表见教材 注意与宋三十六字母的区别。 四、《广韵》的韵母系统 1、《广韵》一共有206个韵。 为什么中古会有这么多韵呢? 这206韵包括声调的不同。 这206韵不是同时同地的一种语言的韵母系统,而是兼有南北古今方言的韵母系统。 2、十六摄 等韵学家们把206韵归并为16个大类,叫做十六摄。 归并原则:韵尾必须相同,主要元音相同或相近。 1、通摄 2、江摄 3、止摄 4、遇摄 5、蟹摄 6、臻摄 7、山摄 8、效摄 9、果摄 10、假摄 11、宕摄 12、梗摄 13、曾摄 14、流摄 15、深摄 16、咸摄 五、《广韵》的声调 《广韵》206韵按四声分卷,即平、上、去、入四声,汉语有4个声调,是南北朝诗人的发现。中古时期汉语有四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不过,其中的平、上、去是调值的高低升降;入声实际上与韵类有关,是指带塞音韵尾的音节。 古人对四声的认识,非常玄妙。 明末和尚真空《玉钥匙歌诀》 : 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 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明末袁子让《字学元元》: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