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里的端午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故事里的端午节 活动目标:1.收集、整理、筛选、分析有关端午节由来和习俗的资料,了解和端午节有关的历史人物及相关故事或传说,从中激发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2.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大胆地向他人展现自己的才艺或技能。 3.培养不怕困难,敢于面对困难,寻求合适的方式解决困难的能力。 4.培养分工与合作的意识,及团结和创新的精神。 活动准备:1.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有关端午节的有关内容。 2.老师查找与端午节相关的资料,向学生提供学校的微机室,以供查阅资料。 活动时间安排: 第1课时:查找有关端午节由来或习俗的故事。 第2课时:明确各组分工,为表演做好必要准备。 第3课时:合作表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再过几天,我们就要迎来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端午节,知道是哪一天吗?(农历五月初五) ?2.对,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 3.你们想过上一个幸福、充实、富有文化气息的端午节吗?(想) 4.那好,我们近阶段就开展一次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故事里的端午节。老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大家能全面的了解端午节,了解端午节丰富的民俗和文化,接受一次乡情和亲情的熏陶和感染,温暖我们的亲人,愉悦我们的身心。通过这次活动,希望我们能在与人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在创新上得到提高。 二、确定故事: 小组讨论确定获取端午节由来或习俗的有关故事的主要途径。 (1)民间采访:到民间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民间故事、传说等。 (2)网络查询:了解祖国是怎样重视传承端午文化的 (3)查阅图书:五十六个民族是用哪些方式庆祝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令人难忘的民俗。 根据确定的途径查找相关资料。 设置不同的内容让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查找与本组相关资料。 确定故事,并对故事的内容进行相应的处理和分析。 在全班范围内对加工过的故事进行交流,听取其他学生提出的修改意见。 三、分工合作:注意分工合理,发挥个人的特长。注意活动的紧凑性。注意活动中的安全性。 阅读故事,深入了解故事中人物的言行和人格特点。 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承担组内的工作,如故事中角色表演,服装的设计,道具的制作等。 对自己的特长做正确分析,再进行分工。 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动作,表情,声音等应与对白和人物特点相配合。 对自己角色的语言要精练,准确表现角色的个性和特点。 服装要符合剧情的背景,可利用家中已有的旧衣料进行加工。 四、表演故事 利用课余时间排练,交流。 思考:怎样将角色演得惟妙惟肖? 在排练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小组齐心协力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认真发现表演中的问题,积极思考解决方法。 表演故事。 也可用多种方式来汇报自己活动成果,如谈感受,画故事中的某个重要情节,诗歌 、端午手抄小报等等。 公正客观的评价。 评价表演活动时,从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投入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评价,并能肯定他人的成绩。 五、活动延伸和拓展: 端午露一手:包粽子和做香包。 让学生选择自己较拿手的一个技能参赛。在活动之前指导学生先去了解一下包粽子和做香包的知识,如材料的选取,粽子和香包的款式等。 附录:端午节的文字图片介绍。 ?端午节的由来: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避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