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墨家利本主义教育观.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5 先秦墨家利本主义教育观 (本文纯属个人读研时无聊所作,需要用的同仁可以直接拿去用不收版权费哦~)欢迎同仁拍砖 摘要:墨家在思想动荡的战国时代独举“利天下”的义旗,其以利为本的利民教育观,彰显出朴实的人本主义色彩。墨家在批判儒学的基础上,立足于小生产者的地位,着眼于广大民众的最基础的需求,从智育和德育各方面提出利天下教育举措,时至今日依然对我们的教育事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教育;利天下;利人; “世之显学,儒、墨也”,(《韩非子·显学》)先秦诸子中孔墨并称显于天下。孔学儒家其立学目的在于维护旧有的贵族血亲统治,立足于旧贵族立场;墨学墨家,本出于农与工肆,立足于底层小民。故墨子虽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淮南子·要略》)缘与儒家立场不同,在其教育观上表现亦不全同与儒家。墨家立论的出发点为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下文中所引墨子皆只注篇名)比及儒家“上贤下愚不移”的思想,墨家更强调人的后天环境的浸染。加之墨家爱利天下的立说宗旨,“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庄子·天下》)使得墨家的教育观凸显出其重义尚利之处。 一、墨家之“利” 《墨子·贵义》说“万事莫贵于义”。而 “义,利也”,(《经上》)在墨子眼中义与利是相通的,求利是行义的目的。这一点不同于同时代的儒家。先秦儒家纯道义的伦理观认为,行义与求利是截然对立的行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论语·里仁》)行义的目的在于行义本身,若带有取利的成分,便是动机不纯,玷污了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儒家眼中的利近乎等同于私,故“子罕言利”,(《论语·子罕》)这也奠基了后世孔学不屑言利的传统。 利的对象若仅仅在于自己和自己所在的小团体,这种利自然是私利;若对象在于包括所有人的大众,便是公利了。《墨子·经说上》说:“义,志以天下为芬,而能能利之,不必用”,墨家之义就是要以利天下为职,这种利,便是一种利所有人的公益。“不似众人所谓利害,以利于己而言也。墨子所为厉害者,以对天下而言也。假有利于己而害于天下者,则墨子固不为也。若其利于天下而害于己。则墨子优为之。”[1] 墨子多次强调求利目的在于利人,“若事上利天,中利鬼,下利人,三利而无所不利,是谓天德”。(《天志下》)三利之中天鬼为虚置,唯有利人才是天下最大的善,而践履利人者,便可以“聚敛天下之善名而加之”。 (《天志下》)墨家所利之人,绝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类人,而是要利墨家所兼爱的天下所有人。从墨家对人的分类来看,“获,人也;爱获,爱人也。臧,人也;爱臧,爱人也” ,所利之人当然包括奴隶在内。(《小取》)墨家之利在于谋取所有人的公益,比及谋求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墨家爱利范围更广。 二、墨家尚利的背景 从墨子生活的时代来看,其时各诸侯国为扩张领土相互兼并攻伐,因“贪伐胜之名,及得之利”,而“夺民之用,废民之利”,(《非攻中》)致使“民有饥色,野有饿殍”(《孟子·梁惠王上》)。统治阶级的靡奢生活和诸侯间不断的战争都需要物质上的保证,而底层役夫、贱民正是物力和人力的直接来源,连年征战所产生的沉重负担只能压在底层小民身上。沉重的负荷,致使底层小民作为自然人最基本的生物需要都难以满足,持续的役使民力致使“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节用上》)战争的灾难致使“攻城野战死者,不可胜数”。(《节用上》)出身农与工肆的墨子,更能体会到底层小民的迫切需要。面对生理饥馑,重利、致用自然是符合下层小民最大的利益的。墨子本人也和弟子一道“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则夕弗得祭祀鬼神”。(《鲁问》)如此早不保夕的物质生活,直接孕育出墨家欲求行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的思想。 三、墨家利本主义教育的实施 (一)强说强教、不扣亦鸣、利人利己 墨子把“隐慝良道, 不以相教”(《尚同上》)看成天下大乱之源,把“有道者劝以教人”(《尚贤下》)视为利天下之民的根本之一。为劝学,墨子不惜以做官为诱饵。“有游于子墨子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痛,欲使随而学。子墨子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于善言而学”。(《公孟》)后此人要求墨子兑现让他做官的许诺,墨子以鲁人葬父的故事向他解释“子不学人将笑子”,劝他求学是“今子为义,我亦为义”。(《公孟》)墨子把学或不学作为义或不义的一部分标准,不学就是不以利天下为职。 这里“子不学人将笑子”一语,墨子已经将学习作为人的一种义务来看待了,近似于当今的一种说法:学习是一个人的权力,更是你的义务。“你没有选择不学习的道德权力。选择不学习就是选择不掌握你为社会作贡献而应掌握的知识”,“一个组织或一个社会的杰出成就,不仅依靠他们当中最优秀的人才的素质,而且需要像你我一样的人的才智合作。任何一个人的不良表现都将降低整个团队的成就”。[2

文档评论(0)

lihuamei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