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一语文期末复习资料
第 PAGE 1 页 共 NUMPAGES 9 页
《短篇小说选读》知识清单
《在酒楼上》
一、字音字形
白雪皑皑(ái) 渍(zì)痕 木棂(líng) 朔(shuò雪 呷(xiā)一口酒
踌躇(chòuchú) 堂倌(guān) 圹(kuàng)穴 送殓(liàn) 阔绰(chuó)
诳(kuáng)语 城隍huáng庙 寒暄xuān
二、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一生创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近20本。另有文化论著等。
《在酒楼上》作于1924年2月16日,后收于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
三、课文内容理解
1.作者说“渐近于先前所见的吕纬甫了”,哪些内容反映了吕纬甫的“先前”?先前的吕纬甫是怎样的人?
明确:(1)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
(2)精明干练,意气风发,是一名深受“五四”新文化影响的热血青年。
2.联系原文回答:现在的吕纬甫是怎样的人?
明确: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自己的灵魂,没有明确的生活方向,麻木无聊。
3.作者笔下的吕纬甫是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吕纬甫早年是一个敏捷精悍、热衷改革、觉醒了的知识分子,但是现实改变了他,为了养家糊口,他变成了一个精神呆滞、恍恍惚惚、敷衍了事、随波逐流、妥协屈服、丧失自我的沉沦者。但他毕竟还是一个具有善良之心、且为人诚恳实在的人。在过去、现在、未来三个时间维度上,我们依次看到的是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
4.顺姑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刻画顺姑的肖像和性格有什么作用?
明确:(1)善良、能干,不失美丽,遭遇不如人意的旧中国劳动妇女。
(2)与后文顺姑的最终命运形成强烈的对比,揭示了残酷的社会现实对美好事物的摧残,深化主题
5.联系原文看,吕纬甫和顺姑两个形象有什么相似点?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明确:(1)都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生活理想得不到实现,结局都是悲剧性的。
(2)作者通过这两个人反映当时中国的现实,他们两个人的悲剧背后是整个时代的悲哀。
6.“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跟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肖像描写运用了什么手法?可见出人物怎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此处运用了对比手法,对比过去与现在,“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中的“也”含意丰富。同样的乱蓬蓬却有不同的原因。过去是“敏捷精悍“的青年无暇顾及小节,可看出积极进取、参与变革的青春活力、意气风发;现在则是“模模糊糊、敷敷衍衍”的吕纬甫无心顾及小节的结果,可看出百无聊赖、人生失意的消极颓唐。说明人物的精神状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7.请试着概括小说的主题。
明确: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五四运动”落潮后不久为背景,表现了吕纬甫由一个向往革命的知识分子转而在无路可走的境遇中销蚀了灵魂的人生悲剧。
鲁迅在这篇小说中回顾了吕纬甫由满腔革命热情到意志消沉的历史过程,以内蕴丰富的艺术形象生动地展示出,许多知识分子在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寻找到正确的道路,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个人奋斗无济于事,而正确的道路还需要继续探询。鲁迅既肯定了知识分子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而对于他们的妥协、消沉、落荒则深为惋惜、感叹,并做了严肃的针砭。
8.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①第2段“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
明确:作用:这些景致与人物懒散怀旧的心绪、消沉落寞的情怀正相吻合,情与景交融营造了一个略带感伤色彩的抒情氛围。作品中的环境整体有些阴暗压抑。这是死气沉沉、毫无生气的社会环境。
②第4段“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
明确:作用:在萧索凄清、死气沉沉的背景下,梅花、山茶、白雪,纯洁的质地、不畏严寒的品格、绚烂夺目的色彩与小说整体环境氛围形成鲜明的对照。共同构成一幅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面,表现了悲观中奋起、绝望中反抗的战斗精神。也象征着“我”高洁的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意志,透露出“我”的希冀,希望老友重新振作挺立。
③第31段“窗外沙沙的一阵声响,许多积雪从被他压弯了的一枝山茶树上滑下去了,树枝笔挺的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