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游记》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批判
指导老师:周先林 学员:田春
摘要: 《西游记》有很鲜明的社会指向性,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种种世态,也批判
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作品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
的批判。作品也对当时社会上那些禁锢人们心灵的迂腐愚昧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
讽刺和揭露。
关键词:西游记 社会现 讽刺 批判
《西游记》是我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老幼皆知。作品
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描绘了师徒四人在遥远的取经过程中所经历的千难万险,歌
颂了他们百折不挠的战斗精神。读过小说的人,无不为精彩的故事情节击节赞赏,
无不为作者丰富而大胆的艺术想象惊叹不已。
但是,任何一部文学作品必然都是对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西游记》亦不
例外。鲁迅在 《中国小说史略》中称此书 “‘复善谐剧’,故虽述变幻恍忽之事,
亦每杂解颐之言,使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①
②
更有人认为这部书 “于明代政治之黑暗专制,实为一种反动。” 即便作者自己
也说: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③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西游记》虚构的神魔世界里,我们处处可以看到现
实社会的影子。作者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假、丑、恶现象信手拈来,诙谐轻松的
刻画出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世间众生像,轻轻地撩开那社会黑暗现实的可笑可
怜的面纱,抖落出活灵活现、妙趣横生的笑料,使人在笑中去体会作者对世情的
调侃,去体会作者春秋笔法的真实含义。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部小说有非常现
实的社会意义:它有很鲜明的社会指向性,描绘了大千世界的种种世态,也批判
了社会现实中的种种丑恶现象。
一 《西游记》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严肃批判
我们不难发现,在 《西游记》在神奇瑰丽的故事背后,隐藏着作者对当时社
1
会现实中的种种黑恶现象的不满,进而给予了严肃的批判。
作品对当时的统治阶级给予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批判。作品里所描写的天
上人间,实际上都没有一块干净的 “乐土”,神圣威严的天宫和地府,在冠冕堂
皇的外衣之下,隐藏着腐败和丑恶。
唐太宗魂游地府时,判官崔珏因为生前是 “先皇帝驾前之臣”,更因收到当
④
朝宰相魏征的求情,而他与魏征又是 “八拜之交,相知甚厚”(第十回)所以
就私改生死簿,让唐太宗得以延年二十,还魂阳世。乌鸡国那个狮猁怪,因为他
“官吏情熟”,与神佛阎王有亲,所以就仗势欺人,不但霸占王位,害死国王,
而且使乌鸡国王 “无门投告”,有冤难伸 (第三十七回),一个国王尚且有如此经
历,黎民百姓的生存状况可想而知。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西天 “极乐
世界”时,却因为 “不曾备得人事”,被阿傩、伽叶二尊者 “掯财作弊”,不肯
“白手传经”。为了取得真经,唐僧只得把那只 “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
盂都献了出去。书中写道:“那阿傩接了,但微微而笑。被那些管珍楼的力士,
管香积的庖丁,看阁的尊者,你抹他脸,我扑他背,弹指的,扭唇的,一个个笑
道: ‘不羞!不羞!需索取经的人事!’须臾把脸皮都羞皱了,只是拿着钵盂不
放。”更可气的是如来的话语: “佛祖笑道: ‘……。他两个问你要人事之情,
我已知矣。但只是经不可轻传,亦不可以空取。向时众比丘圣僧下山,曾将此经
在舍卫国赵长者家与他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止讨了他三斗三
升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说他们忒卖贱了,教后来子孙没钱使用。’” (第九十八回)
从这里,我们一眼可知贪腐的源头是在哪里。
即便是最高统治者,作品也大胆的给予无情的讽刺和揭露。车迟国的那个国
王,根本不懂为君之道,是非不辩,宠信奸佞,把邪道奉为国师,是个十足的昏
君。胡适先生考证的吴承恩大概生于正德之末 (约 1520 年),死于万历之初,恰
好经历了嘉靖朝的昏庸政治。我们把车迟国王和嘉靖皇帝比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