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法学院 朱悦蘅;参考书目;Company Logo;一、法律运作的核心:法律调整的对象是“社
会关系”
(一)社会关系的本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 (二)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对社会关系的两次重大划分
1. 第一次划分:法律关系&其他社会关系。法律关系是法律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 (2)其他社会关系和法律关系的区别在于:法律关系——国家强制力;其他社会关系——道德
A .道德调整内心活动的动机;法律调整外部行为。
B. 法律依靠国家强制力,道德依靠人们的观念,社会舆论和善良风俗;
C. 法律约束具有普遍性;道德约束的效果因人而异,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D. “道德”和“法律”是调整社会的两大支柱,仅靠道德不足以“威慑”;而仅靠“法律”则会陷入“法律万能主义” 的泥沼。“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 2. 第二次划分:法律关系又分为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纳税人; 二、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的区别
(1)公法关系总有一方主体是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的机关或组织。
在分辨私法和公法关系时,不看参与关系的主体中是否有国家机关,而是看有没有国家机关在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只要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主体是在该关系中代表国家行使公权力,这该关系必然是公法关系。 ; (2)公法关系以“权力服从”为原则;私法关系以“平等协商”为原则。
№ 借钱 VS 税收
(3)在法律后果上,公法关系体现出“惩罚性”,主要目的在于“惩前毖后”;私法关系以“补偿性”为主。
公法关系,目的都在于“惩前毖后”,即通过惩罚违法行为,达到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众安全和维护公共利益的目的;而私法关系,一般只涉及到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因此,法律对私法关系的救济方法主要表现在要求不法侵害一方对受害方予以补偿,恢复到损害前的状况为限。
;三、划分“公法关系”和“私法关系”的重大意义
(一)宏观意义
“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是法制史上最伟大的进步,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之前的法律多为“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以刑为主”。同???,国家公权力具有自我扩张的本能,总是在不自觉当中侵入私人活动的范围。
因此,划分“公法”和“私法”的宏观意义在于:确立“私权神圣”。即个人的民事权利属于私法调整的范畴,适用“平等协商”的原则。国家公权力必须严格控制在公法领域,不得随意进入私法范围,以保护人权,发挥个人的潜在能动性,促进市场经济和宪政的发展。
; (1) “私权神圣”是市场经济的要求。 ; (2) “私权神圣”有利于保护人权。
国家尊重个人的人格和隐私,给个人以最基本的安全感和自由感:
①自由感:结婚和出国
②安全感:搜查令 ; (3) 法律确立“私权神圣”有利于防止公权力的“寻租”,减少腐败。
“公法” 的本质是限制权力——“宪政”。
①人民的权利来自于“天赋人权”,而政府的权力来自于人民通过契约(宪法)的授权。
——卢梭《社会契约论》
② 权力具有自我扩张的本性,必须加以限制。
“一个被授予权利的人,总是面临着权利的诱惑,面临着逾越正义与道德界限的诱惑。不受限制的权利乃是世界上最有力的、最肆无忌弹的力量之一,而且滥用这种权利的危险也是始终存在的。”
——德国历史学家德里希?迈内克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移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2. 在司法环节:
公法实行“主 动 追 究”原则,一旦有违法犯罪的事实,无论当事人的态度如何,公权力主动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追究;
私法实行“不 告 不 理,二 次 干 预”原则,在私法领域,当事人之间自己协商解决相互之间的权利义务,原则上国家不会直接干预,只有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基于当事人的申请和起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