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定梁演示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基本要求: 掌握结构的支座反力的计算,结构的 剪力和轴力计算的两种方法,内 力图的形状特征和绘制内力图的 叠加法。 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各种技巧,能迅 速绘制弯矩图。 理解恰当选取分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 静定结构内力的方法与技巧。会 根据几何组成寻找求解途径。 截面内力计算 内力图的形状特征 叠加法绘制弯矩图 多跨静定梁内力图 静定刚架内力图 不求或少求反力画弯矩图 弯矩图对误判别 一.截面内力(inteernal forces)计算 1)平面杆件的截面内力分量及正负规定 轴力N (normal force) 截面应力(stresses)沿轴线切向的 合力,以拉力为正,压力为负。 N N 剪力Q (shearing force) 截面上应力沿轴线法向的合力, 以绕隔离体顺时针转为正。 Q Q 弯矩M (bending moment) 截面上应力对截面中性轴的 力矩。不规定正负,但弯矩图画在拉侧。 M M 图示均为正的轴力和剪力 §3.1 单跨静定梁截面内力(inteernal forces)计算 2) 截面内力计算方法: 轴力=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沿轴切向投影代数和。 剪力=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沿轴法向投影代数和,如外力绕 截面形心顺时针转动,投影取正否则取负。 弯矩=截面一边的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外力矩之和。弯矩 及外力矩产生相同的受拉边。 截面法:截开、代替、平衡。 内力的直接算式: 举例1 5m 5m 5m 5m A B Q=5kN/m P1=50kN P2=141.4kN m=125kN.m ↓↓↓↓↓↓↓↓↓↓↓↓↓↓↓↓↓ 45° q=5kN/m P1=50kN P2=141.4kN m=125kN.m ↓↓↓↓↓↓↓↓↓ 45° QB NB MB 返回 截面一边所有外力沿轴切向投影代数和。 一边所有外力沿轴切向投影代数和。 截面一边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取矩之和。 例:求截面1、截面2的内力 N2=50 N1=141×0.707=100kN Q1= M1=125 (下拉) =-50kN -141×cos45o =812.5kNm +141×0.707×10 -50×5 -5/2×52 Q2= -141×sin45°=-100kN M2= 5m 5m 5m 5m 2 1 5kN/m 50kN 141kN 125kN.m ↓↓↓↓↓↓↓↓↓↓↓↓↓↓↓↓↓ M2=375kN.m (左拉) 45° 50×5 -125 -141×0.707×5 =-375kN.m +5×5 -141×0.707 =-25kN 50 + + 1 2 dM/dx=Q 微分关系给出了内力图的形状特征 N N+ΔN Px ΔN=-PX Q Q+ΔQ Py ΔQ=-Py ΔM=m 增量关系说明了内力图的突变特征 3) 积分关系: 由微分关系可得 QB=QA-∫qydx MB=MA+∫Qdx 右端剪力等于左端剪力减去该段qy的合力; 右端弯矩等于左端弯矩加上该段剪力图的面积。 1 ) 微分关系 二. 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关系 qy ↓↓↓↓↓↓↓ Q Q+dQ N N+dN qx →→→→→ dx y x M M+dM 2) 增量关系 dN/dx=-qx dQ/dx=-qy , qy向下为正 m M M+?ΔM 内力图形状特征 无荷载区段 均布荷载区段 集中力作用处 平行轴线 斜直线 Q=0区段M图 平行于轴线 Q图 M图 ↓↓↓↓↓↓ 二次抛物线 凸向即q指向 Q=0处,M 达到极值 发生突变 P + - 出现尖点 尖点指向即P的指向 集中力作用截面剪力无定义 集中力偶作用处 无变化 发生突变 两直线平行 m 集中力偶作用面弯矩无定义 + - 零、平、斜、抛 q、Q、M q、Q、M q、Q、M q、Q、M 在自由端、铰支杆端、铰结杆端无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弯矩 等于零,有集中力偶作用,截面弯矩等于集中力偶的值。切入点 返回 1m 2m 1m A B D C ↓↓↓↓↓↓↓↓↓↓↓↓↓↓↓ q=20kN/m P=20kN RA=70kN RB=10kN (a) m=40kN.m =50-20×2=10kN = - 10+(50+10)×2/2 =50kN.m 20 50 10 40 30 10 + - M图 (kN.m) Q图 (kN) (c) (b) 10 50 40 适用条件:AD段内无集中力 作用。 适用条件:AD段内无集中力

文档评论(0)

liuxiaoyu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