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破除这些不读书的“理由”
? (2014-09-09 20:14:14)
转载▼
标签:? 兴趣 习惯 读书
分类:? 阅读
在我看来,一个人的阅读,应该是近乎本能的内在需求,因为我们是人,人就有精神世界,而精神世界一刻也不可能没有情感和思想的滋养。这些人文养料,主要是来自对书籍的阅读。但毋庸讳言,现在的确有一些老师不读书。究其原因,大概有如下“理由”——
第一,“太忙,没有时间!”第二,“感觉不到读书的用处!”第三,“好多书读不懂!”第四,“年纪大了,记性不好,读了书记不住!”第五,“那么多书,不知道读什么!”
好,我今天来分析一下这些理由,是否站得住脚,是否能够成为不读书的理由。
第一,“太忙,没有时间!”
其实,有没有时间,关键是看你是否把读书当做内在需要,并养成习惯。任何一件事,只要是你的内在需要,并养成了习惯,在忙都有时间去做,或者说永远会有时间。比如,对于热恋中的小伙子,在忙都有时间去约会,因为这是他内在的需要;再比如,对于吸烟的人来说,再忙都不会忘记吸烟,因为他已经养成情不自禁的习惯。读书也是这样!
我酷爱读书,而且真的养成了“手不释卷”的习惯。但我不喜欢别人说我“勤奋”。我觉得这是我的兴趣,我的习惯,关“勤奋”什么事儿呢?
一次我在飞机上静静地读书,突然旁边一位中年男子侧脸看着我,久久地看着我。我很不自在,别转过脸看着他,他不好意思了,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我是教书的。他说:“啊,你多勤奋啊!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勤奋的人!”我当时就觉得简直是在辱没我的智商!好像我是笨鸟先飞,明天要考试了,今天临阵磨枪地苦苦看书。
我说:“这勤奋无关,只不过是我的生活习惯罢了!一个人只要对什么有了兴趣,并养成了习惯,那和勤奋是没关系的。比如,我们成都许多人都喜欢打麻将,有人甚至从早到晚,从晚到早,通宵打麻将。为什么?因为他们对麻将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你赞美他,啊,你多勤奋啊!这不是有病吗?”
他听了,不住地点头:“嗯,对对对。”
我继续读我的书,过了一会儿,他突然大叫一声:“精辟啊!”同时一拍大腿,但他的手拍错了,拍到我的大腿上了,把我吓了一跳:“怎么啦?”他说:“你刚才说的那个观点太精辟了!我一定要回去给我的员工讲讲。”
所以,老师们,一定要养成读书的兴趣与习惯,这样一来,即使没有人规定你读书,你也会情不自禁地读书了。你的书读得越多,你越相信我这句话:“和老一代 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
第二,“感觉不到读书的用处!”
读书追求“学以致用”是对的,比如我们备课遇到难题了,我们班主任工作遇到难题了,都可以从相关的专业书籍中找到智慧,怎么能够说没有用呢?
但是另一方面,不要指望读每一本书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我们需要一些“非功利”的阅读。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者,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书,能不能读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书――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学以致用”当然是一个原因,但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是“人”!如果就生物学本身的角度而言,人和动物是没有区别的;但“人是一只会思想的芦苇”,于是人便成了自然界“万物之灵长”。人之为人在于“精神”,而通过阅读,我们可以尽可能完整而完美地建构无愧于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精神世界。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读散文使人宁静,读小说使人认识社会和人生,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茫茫宇宙,匆匆人生,“我是谁?”“我从哪儿来的?”“我要到哪儿去?”——对自己生命的追问,需要我们徜徉于人类精神文明的长廊,在触摸历史的同时憧憬未来,在叩问心灵的同时感悟世界。????第三,“好多书读不懂!”
我一直认为,读书应该是一件给人快乐的事,当然,这里的快乐不是浅薄的开心,也包括“思考”的幸福。但有的书就是成心不让读者读明白的,你怎么思考脑子里都是浆糊,你怎么读也读不懂,那怎么办?很简单,不读就是了。
现在有的专家本身就没有想要你读者读懂,你都读懂了,怎么会显出人家的“高深”?作者硬着头皮写的书,读者当然只有硬着头皮读。我不愿硬着头皮读,那就不读!老师们不要因此而怀疑自己的智商,不要自卑。既然那些书我们读不懂,那不读就是了,我们找能够读懂的书来读!
我建议老师们读教育经典名著。因为真正的经典名著不但有思想,而且“好懂”。是的,比起当今一些喜欢玩弄时髦术语、晦涩理论的伪学术著作,那么真正的教育经典名著真是平易近人。请打开孔子的《论语》,夹叙夹议,而又穿插着孔子与弟子之间生动的对话;请打开卢梭的《爱弥尔》,作者把自己描写成一个教师,把爱弥儿描写为理想的学生,叙述了爱弥儿从出生到20岁成长和受教育的全过程,从中阐述了作者“自然教育”的思想;请打开马卡连科的《教育诗》,在一个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