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国政《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pptVIP

卢国政《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圣歌德说:“拜伦是19世纪最伟大的天才。”普希金称誉拜伦是:“思想界的君王。”鲁迅也说:“我早期对压迫民族和人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和‘不克厥敌,战则不止’的精神,都是从拜伦那里学来的。” 拜伦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为理想战斗的勇士。1823年,拜伦乘着自己买的帆船,带着武器弹药、医药品,亲任司令,支持希腊人民反抗土耳其的斗争。 “伦敦的市民啊,巴黎的市民啊! 想一想,战争是一种怎样的神圣的消遣? …… 不论那巨大的蝗虫,如何地 “毁灭”糟蹋你们碧绿的田野,吃尽你们的庄稼。 面目狰狞的灾荒决不会临近帝王----虽然爱尔兰饿得慌,乔治王却体重二百八十磅。” 《巴黎圣母院》 是雨果的代表作之一,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 小说,它以离奇和对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 国的故事,小说创作于1830年7月,1831年出版。主 要故事情节是:在巴黎圣母院前欢度宗教节日之际,美 丽纯洁的吉卜赛姑娘爱斯梅哈尔达带着一头会耍杂技的 小羊正在进行精彩的表演。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 对她起了邪念,指使敲钟人加西莫多绑架她,但国王护 卫队队长法比斯救了她。 从此,少女爱上了法比斯,把他当作理想的情人。 克罗德忌恨在心,他在爱斯梅哈尔达与法比斯约会 时,刺伤了法比斯,却嫁祸于爱斯梅哈尔达,使她 被判处死刑。行刑之日,加西莫多将她救出,把她 安置在圣母院的顶楼。克罗德想得到她,遭到拒绝 后,他将她交给了官兵,在圣母院顶楼看着她被绞 死。加西莫多在愤怒中将克罗德推下顶楼,然后找到 了爱斯梅哈尔达的尸体,死在她的身边。 浪漫主义文学特点: 1、不再刻意突出人的理性,而是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2、在文学创作风格上,以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为主要特点。 德拉克洛瓦出生于大革命时代的法国。他自幼喜好文学、音乐和绘画,对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等人的作品很有研究。 德拉克洛瓦深受浪漫主义绘画的先驱籍里柯的影响,一生创作的作品近万件,在法国乃至世界美术史上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的作品荡气回肠,富于激情,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具有永恒魅力的珍品,而他本人也被称为“浪漫主义的狮子”。 《自由引导人民》 法 德拉克洛瓦 《梅杜萨之筏》 法 籍里柯 作品 国家 人物 油彩 巴黎 卢浮官藏   《梅杜莎之筏》是籍里柯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杰作。画中表 现的是1816年7月发生的法国“梅杜莎号”巡洋舰的海难事件。“梅杜莎号”在舰长的错误指挥下,搁浅在毛里塔尼亚海滩,舰长和一群高级官员乘救生船逃命,丢下的150余名乘客,只好搭制简陋木筏飘泊大海。数天之后,惨剧发生:人们饥饿难耐,互相残杀,啃吃死者的肉,最后,木筏被救,15条生命奄奄一息。席里柯以金字塔形构图,把焦点集中在筏上的幸存者发现天边船影时的刹那景象。金字塔形的塔尖上摇动红巾的人,喻示着法国人民在苦难斗争中的希望。 《梅杜莎之筏》 (1789—1863) 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 思考:你如何理解《自由引导人民》内涵的? 自由引导人民 反映1830年革命的《自由引导人民》是德拉克罗瓦最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之一高举三色旗的象征自由神的妇女形象在这里突出地体现了浪漫主义特征。她健康、有力、坚决、美丽而朴素,正领导着工人、知识分子的革命队伍奋勇前进。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与丰富而炽烈的色彩和充满着动力的构图形成了一种强烈、紧张、激昂的气氛,使得这幅画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本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的七月革命事件。在这次战斗中,一位名叫克拉拉·莱辛的姑娘首先在街垒上举起了象征法兰西共和制的三色旗;少年阿莱尔把这面旗帜插到巴黎圣母院旁的一座桥头时,中弹倒下。画家德拉克洛瓦目击了这一悲壮激烈的景象,又义愤填膺,决心为之画一幅画作为永久的纪念。 ?? 画上展示的巷战场面,是画家在上百幅“七月革命“街垒战的草图的基础上定稿的画面。最引人注意的一位象征自由的女神,她头戴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红色弗吉里亚帽、左手握枪、右手高举着迎风飘扬的三色旗。她是全画的中心,观众注目的焦点。女神的左侧,一个少年挥动双枪急奔而来,他象征着少年英雄阿莱尔;右侧那个穿黑上衣、戴高筒帽的大学生,就是画家本人,他紧握步枪,眼中闪烁着自由的渴望。 这部油画取材于1830年法国人民为推翻波旁王朝而进行的“七月革命”。其中的女性形

文档评论(0)

3344483c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