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知识点随堂检测7.docxVIP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知识点随堂检测7.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品课堂 高一同步单元测试B卷【人教版历史】 必修一舞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建议用时:60分钟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 3分,共20题,满分60分) 1《礼记》云:“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 ”可见,古时婚姻( ) 强调夫妻同心的物质追求 B.带有浓厚的宗法色彩 C.强调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D.明确男女的家庭分工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古时的婚姻“上以事宗庙” ,可见婚姻带有宗法色彩, 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 物质追求,A项排除。尊老爱幼在材料中未体现, C项排除。家庭分工在材料中未体现, D 项排除。故选Bo ks5u 2?据《西周的政体:中国早期的官僚制度和国家》 ,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 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而在统治中心渭河流域则几乎没有封侯情况。其主要目的是( ) 监督商族残余势力 B ?防范诸侯坐大割据 C.利于文化远播天下 D ?扩展王朝四周疆域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提及粹周初所封诸候多集中于王畿东北部、东部和东南部边远地区X这些地区曾星商朝旧部所在地』 可见此时分封制的目的是为了监督商族残余势力,A项符合題意』正确。分封制下诸侯拥有一定的独立性’ 不能防范诸侯坐大,片项表述有误,排除。材料强调的团或是加强对商族旧咅啲管理,不是为了文化传播, C项排除。从材料反映的区域来看,集中于东咅地区不在四周,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必 3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 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 。春秋时,“相礼”演 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丞相制度出现在秦朝,与材料时间不符, A项排除。材 料提及丞相是“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 ,其职责不是主要防止诸侯失仪, B项排除。材料提 及西周时期的“相礼”,不能体现礼仪制度的完善, C项排除。材料出现的丞相雏形是“上 层人物的高级助手”,可见它一开始就拥有较高的权力, D项正确。故选 Do 4?据史书记载,官员口口口口 “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文中口口口 口处缺失的官员身份应是( ) 御史大夫B ?刑部尚书 C.平章政事 D ?军机大臣 【答案】A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倍息,调动知识解决冋题的能力。 材料提及的此官员“拿邦国刑宪、典童之政令,以肃正朝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的职责是拿管 群臣奏章,监督百官,与栩惜意相符,盘项正确。邢部执拿刑法B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平童政事 拿握行政权,f项与材料旨意不符,排除。军机大臣漩受笔录,上传到达3。项与材料旨青不符,排除* 故选Ac 5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 “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 “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 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C.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D.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答案】D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中书省谴责各行省“泛滥咨禀” ,可见注重高效行政的意识; 但是又强调“重事并创支钱粮”之事,仍需咨禀,可见中书省还是要加强中央集权,综上所 述,可知,题意强调的中央集权和高效行政兼顾, 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重大事情禀报, 但对一些琐事自行裁决, AB两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中书省和地方权 力的分配问题,C项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 Db 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 高贵的阶层。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 这一变化说明 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 B ?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 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 D .秦汉官僚的等级性变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1S題干倍息策西周时J公、卿、犬夫、士等詳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和嗪汉时期,平民 能勺狈军功得爵X说明与西周相比,秦汉时期的爵号向平民开放,故选A, B说法错误,社会阶层的流动 性是变强而非变弱。C

文档评论(0)

157****5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