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最新第六章-犬猫的传染性疾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最新第六章-犬猫的传染性疾病-药学医学精品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2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培养特性 犬、猫丝状菌病的病原主要是总状毛霉菌、白吉利丝孢酵母,伞枝梨荚霉和米根霉,分别属于不同属。丝状真菌在培养基上的菌落多种多样。底菌丝直接生出分生孢子梗,菌落外观呈树枝状;底部菌丝生出气生菌丝后再生出分生孢子梗;有的分生孢子自底部菌丝体成束生出,菌落呈粒状或粉状。不同种的菌落大小也各异,有些菌产生的颜色也不同,同一菌种在不同的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也相异,但同一菌种在一定的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大小、颜色和结构等是相对稳定的。这也是鉴定的重要依据。 3、传播途径 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堆肥、干草、谷物、烂菜、垫料、空气中都存在,通常均通过空气、饲料等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 [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急性病例,主要是胃肠炎病状,出现精神沉郁、呕吐、下痢,有的发热与食欲减退和咳嗽、呼吸迫促。 慢性经过病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仅见食欲减退阵咳和下痢。剖检时,可见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下颌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等肿胀,硬实,切开见有黄色肉芽肿;支气管、胃肠道有溃疡、结节和坏死灶;有的在肝脏也可有散发的干酪样坏死灶,甚至在慢性病例有些病灶已钙化。 [诊断] 本病无特殊的临床症状和特异的剖检变化,不易做出诊断。只有依赖实验室进行病原学检查才可确诊。常用的实验检查方法包括采取病料(淋巴结病灶、胃肠道和肝脏病灶的组织、渗出物、脓汁等)做涂片镜检、分离培养和病理组织学检查,均可见到菌体。 [治疗与预防] 可参照念珠菌病、芽生菌病的方法进行。 八、组织胞浆菌病 本病是由荚膜组织胞浆菌所致的多种动物感染的深部真菌病。犬、猫组织胞浆菌病主要侵害皮肤、肺脏、淋巴结、肝脏、脾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等器官组织。病的特征为:肺炎、淋巴结肿、腹泻、肝脏和脾脏肿大及皮肤结节性溃疡。 [病原及流行病学] 1、组织胞浆菌属半知菌亚门、丛梗胞菌科、组织胞浆菌属。 2、为双相型真菌,在空间宽广、氧气充足的土壤、沙氏和葡萄糖蛋白胨琼脂等培养基上的阶段为以菌丝繁殖为主的腐生型,产生白色至棕色的棉絮样菌丝,菌丝上长有小分生孢子和大分生孢子,小分生孢子易感染肺脏,大分生孢子易感染胃肠道;在空间紧密、氧气不足的动物体内则以孢子繁殖为主的寄生型,呈芽生方式从母细胞产生呈圆形或卵圆形的芽孢子。 本菌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含菌脓汁在日光下存活5天,在圈舍内可活存6个月,加热80℃以上方可在数分钟内杀死,一般消毒药中3%甲醛、5%石炭酸和3%煤酚皂能将其杀死。 3、传播途径 病菌广泛存在于污染土壤中,在温暖、潮湿和含有机物的土壤中能长期生长、繁殖,诸如禽舍、鸟类栖息地和蝙蝠生栖场所都可成为本病的疫源地,从而污染环境、空气、饲料、饮水和垫料,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但动物之间或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染尚未见报道。各种年龄的犬、猫均可感染发病,幼龄犬、猫多呈扩散性感染发病,而青年犬、猫多呈显性感染。在饲养管理不善、卫生状况低下和应激因素作用下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更容易感染发病。 [临床症状] 原发性病例,仅在皮肤、肺部或胃肠道损伤处局部发生炎性病症,通常出现一些亚临床症状,诸如皮肤局部红肿和结节,重的出现坏死、溃疡灶;肺脏局部炎症,出现咳嗽、厌食、发热和呼吸迫促;胃肠道局部炎症,表现下痢、消瘦、不规则发热等。 扩散性病例,多数由肺、胃肠道原发性病菌经淋巴及血流转移扩散后发生,除出现原发性症状外,主要出现肝、脾、淋巴结损伤症状,如肝、脾肿大、贫血和单核细胞增多等。有的转移到眼会出现全眼炎,如红肿、流泪、眼有分泌物。有的扩散到脑,引发痉挛、麻痹、转圈等神经症状。 [剖检变化] 病损部可见结节、溃疡等病灶,肝脏、脾脏和淋巴结明显肿大。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不易诊断,胸部X 光透视也难确诊,确诊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 (1)血液学检查 采抗凝血液,离心后取白细胞层做涂片,用瑞氏或姬姆萨染色液染色后镜检,可见到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中的菌体。 (2)涂片镜检 采取病灶部渗出物、脓汁和溃疡物及组织做涂片,用姬姆萨染色液染色,镜检可见到菌体。 (3)分离培养本菌的初代分离培养比较困难,可取病料接种沙氏或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或参照用脑、心、肝、脾浸出液加葡萄糖、蛋白陈、水

文档评论(0)

Kaise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