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教案.docVIP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江畔独步寻花》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畔独步寻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感知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能力目标: 1、巩固学习古诗的方法; 2、了解移情于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 1、体会杜甫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杜甫诗词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以经典诗文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移情于物的写法,体会杜甫的内心世界,激发学生对杜甫诗词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以诗”导入 师:听说咱们六年级( )班的同学在课下积累很多古诗词,那带“花”的诗句你们积累了多少?谁来说一句? 【评价:看来咱们班同学真如你们的老师所说课下积累了很多古诗词,给你们一个大大的赞。】 师:在诗人眼中的花有万般姿态,而我们的“诗圣”杜甫,又钟情于它的那一点呢?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上课 一、四步学诗,整体感知 师:学习之前,我们先回忆一下小学六年来,你学习古诗的方法都有哪些?(回忆旧知)看来大家都各有妙招,拿来一首古诗,同学们首先看到的是诗的(题目)然后是诗的(作者)最后是诗的(内容)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吧! 读诗题(范读、指生读、齐读) 谁先来读一读诗的题目。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 借助注释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把这种学习方法记在课本上吧。 诗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心情如何?带着这种心情再读题目。 识作者。 读好了诗的题目,让我们一起去结识大诗人杜甫吧!交流杜甫的资料。 杜甫,字子美,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生在战乱,虽历经磨难,仍心系苍生、忧国忧民。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杜甫? 3、读诗文。 之前同学们在预习过关课上已经读过这首诗了,谁来读一读? 评价:声音清脆悦耳,诗句流畅通顺 评价过渡:读古诗就该这样,字字清晰,咬准字音,要是能读准它的节奏,读出是的韵味就更好了。 出示PPT小节线:像这样的七言诗,一般是两字一顿,但是在这里“黄四娘家”可不能分开哦!谁能根据老师标好的节奏来读一读? 生读(他读得非常投入,投入是一种读古诗的最佳状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想试着读一读,同学们要仔细听,一会帮老师点评一下。 范读。 谁来点评一下老师的朗读,现在换你们来读,要注意读出诗的节奏!生配乐齐读。 过渡语: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诗同学们已经读过还几遍,谁能试着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 生说整首诗的诗意。 4、品诗情。 (1)品读: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那黄四娘家的花有何特点?请同学们读一读诗的前两句说一说。 多、茂盛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把相关的词语圈出来。 此刻,明媚的阳光下,你漫步在乡间小路上,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啊?在这美丽的花海里你都看到了哪些春天特有的花? 【说一说花的颜色、数量、形状和花绽放时的样子。】好一派繁花似锦的春天啊! 同学们,想象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繁花似锦的美景。这也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哦 这么美的景色在春意盎然的春天常见吗? 既然常见出了门就能看到,那诗人为什么用寻花而不是江畔独步看花?这与杜甫的经历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公元759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又辗转经同谷到了巴陵。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此时此刻,子美心中十分满足,此情此景,杜甫已经万分感恩,与其说他寻花倒不如说他他寻找的是一份远离战乱的安宁与和谐。 读过资料,同桌之间讨论一下:诗人在这春光里寻找的是什么? 同学们,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背景,我们才能真正触摸到诗的灵魂。 (4)正是饱经战乱的哀鸿遍野、满目疮痍,在杜甫的眼中这些花才显得弥足珍贵。再读: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5)也因为有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茂盛繁多,才吸引了……。品读: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繁花似锦的春天吸引了谁?娇莺、戏蝶 它们在干什么? 它们喜欢眼前的景色吗? “戏蝶”“娇莺”为什么留恋在花丛中? 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它们的心情如何? 留恋花丛的只有戏蝶和娇莺吗?还有谁? 像这样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而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从而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写作手法就是移情于物。(板书:移情于物) 5、补充移情于物的诗词: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诗词长河中还有许多移情于物的诗句。请看: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三、整合延伸 经历了安史之乱的杜甫,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欣赏着眼前的美景,带着

文档评论(0)

qing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