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四、寺庙宫观风水林 寺庙宫观风水林列举 九华山佛寺风水林 四、寺庙宫观风水林 寺庙宫观风水林列举 道观风水林 道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强调其修道的环境,所建宫观多在远离尘器、清净安谧、林木茂密的名山大川之中。道教徒们自然倍加爱护这些覆盖宫观的林木,植竹种树,以期达到出神入化的神仙境界。许多著名的道观都保存有大片的风水林,成为道徒们植树护林的历史见证。 (4)武当山道观风水林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西接秦岭山脉,南邻大神农架,东通汉江平原,峰峦迭壑,标奇竞秀。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引《荆州图附记》说:“山形特秀,异于众岳。峰首状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者、延年者萃焉。”这里是道教北方玄武之神---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是因“谓非玄武不足以当此山”而得名。唐初道教进人武当山,明初武当山道教最盛,明水乐皇帝封赠武当山为太岳,在武当山修建了主祀真武大帝的宫观,计有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至今尚有金殿、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五龙宫、遇真宫、复真观、元和观及磨针井、太子坡等建筑,是道教名山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建筑群。这些壮丽宏伟的宫殿建筑在青山秀峰之中,伴随着悠扬清雅的道教仙乐,令人如人仙境。 * 《风水景观——风水林的文化解读》读书汇报 《风水景观——风水林的文化解读》作者关传友从文化学、文化史学、哲学、民俗学、地理学、生态学、林学的角度,全面系统地解读了风水林产生、起源、价值、类型和文化意蕴,填补了风水林理论研究的空白。 全书共分九章。 第一章绪论首先对风水、风水林进行了科学的定义,简述了风水林的类型及研究意义。 第二章概述了中国风水理论的发展历程,对主要的风水术语进行了解释。 第三章论述了风水林的产生和价值,认为风水林具有生态、景观、经济等自然价值和审美、文化、文物、旅游等社会人文价值。 第四章探讨了中国人在培育保护风水林的历史实践中所展示的风水绿化思想、风水生态伦理思想。 第五章选择构成风水林景观常见的四十余种具有吉祥、辟邪作用的树种。 第六~八章分别考述了村落、墓地、寺院等风水林的起源、形成原因以及历代培育保护的实践,列举了各地现存的主要风水。 第九章选择简介了各地流传的有关风水林的传说故事。结束语部分对现代风水林的培育和保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一、风水的发展历程 1.先秦时期:风水思想的发展 2.秦汉时期:风水理论的雏形 3.魏晋六朝:风水理论体系的确立 4.隋唐五代时期:风水理论的不断完善 5.两宋时期:风水理论体系的定型 6.明清时期:风水术的泛滥和风水理论的再完善 7.近代以来:风水的衰落与兴起 二、风水林的产生与价值 1.风水林的产生 2.风水林的价值:自然价值和社会人文价值 三、风水林与生态哲学思想 1.风水绿化思想 2.风水的生态伦理思想 四、寺庙宫观风水林 1.寺庙宫观风水林的起源 2.历代营造和保护寺庙宫观风水林的成就 3.寺庙宫观风水林列举 一、风水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风水思想的发展 早在原始氏族社会时期,居住环境就已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事情之一。 西安仰韶文化的半坡村遗址中出现了明确的功能分区,包括居住区,制陶窑场和公共墓场等部分。据《西安半坡》一书介绍,该遗址位于浐河东岸台地上,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临河高地是居住区,已经发现有密集排列的住房四五十座,布局颇有条理,居住中心有一座规模相当大的近方形房屋,被称为大房子,是氏族社会的公共活动(包括氏族会议,节日庆典,宗教活动等)场所。居住区周围有一条深宽各五六米的壕沟,估计是用于防卫的。居住区和沟外分布的窖穴,是氏族的公共仓库。居住区沟外的北边是公共墓地,东边的窖场,半坡村这种居民区和墓葬区的有意识的分离,已经显示出后世阳宅,阴宅之端倪;其遗址的分布与周围地形,水系的关系,已经符合后世风水遗址的原则。 一、风水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风水思想的发展 1987年的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距今6000年以前的仰韶文化遗址45号墓葬中,出土有一副图案清晰的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形,分别位于墓葬者的两侧。龙,虎是上古时代传说中的东西方之神,《礼记 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左右有局,各司其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正是后世风水理论中最为推崇的四个方位神名称。以此可证实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就已有风水观念存在的萌芽。 一、风水的发展历程 先秦时期:风水思想的发展 殷周时期人环境选择的理论和技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当时盛行通过卜筮活动来决定人们的行止。周代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