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志存记录·近代名人轶事录.pdf

经史子集国学文库:史部·志存记录·近代名人轶事录.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学知识文库·史部·志存记录: 近近代代名名人人轶轶事事录录 华夏文明是人类最伟大的文明! 为往圣继绝学,是每 个华夏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本文收集整理了古文献 《近代名人轶事录》 以供大家参阅。 为便于阅读,除简体字外,尽量保持原样。 由于部分古籍有损,并且有些古体字在电脑上打不出, 不得不以框或?代替,敬请谅解。 近近代代名名人人轶轶事事录录 字数:4985   近代名人轶事录 作者:杏坡居士   近代名士风流,不逊两晋。以下名人轶事,选自近代野史笔记,略 加编缀,博网友 笑。杏坡居士识。   散原老人义宁陈伯严 (三立),雅望清标,耆年宿学,萧然物外, 不染尘氛,溯其生平,盖以贵公子而为真名士,虽尝登甲榜,官京曹, 而早非仕宦中人,诗文所谐均精,亦足俯视羣流。其所最推许者,当属 通州范当世肯堂,集中投赠独繁而挚。 作云: 「公知吾意亦何有,道 在人羣更不喧。」又曰: 「万古酒杯犹照世,两人鬓影自摇天。」此 「使君与操」之胜慨也。   谭延闿死,散原为挽章云: 「家训守黄门,莫问大名垂宇宙;天才 追玉局,尚留遗咏桂匡庐。」上赞谭不继娶,下则美其诗才也。   张之洞督两江,陈散老以故人陈锐知县需次江南久无差缺,屡向之 洞言:“ 陈令文学政治甚通达,佳吏也。”之洞 日传见。陈思与之洞 谈,必折服之,为最上策。之洞诗与骈文,是其所长,不如专谈古文, 或攻其所短。计定入见,之洞问曰: 「汝善何种文学?」曰: 「古 文。」又问: 「古文习何文?」曰: 「八大家。」又问: 「八大家喜读 何家?」曰: 「韩昌黎。」问: 「韩文最喜读何篇?」曰: 「《原 道》。」之洞连声曰: 「《原道》、 《原道》。」语未终,举茶送客, 陈锐从此无见总督之望矣。之洞语散原日: 「陈令不佳。」入民国,有 人与散老谈及,散老曰: 「陈伯弢弄巧成拙。」   辛亥革命,张勋守南京,樊樊山为江宁布政使,携印渡江潜逃。李 梅庵奄时为提学使,奉张命署理藩司,盖张勋与梅庵为江西同乡,梅庵 且曾誓死不走也。但布政使铜质印钤已被樊山携走,不得已,刻 木 印,执行藩司职权。会张勋败走,江宁入民军手。梅庵乃将藩库存余二 百余万现款点交南京绅士保管,只身来上海,易名 「清道人」,鬻书自 活。樊山亦避地上海。两人以前后藩司之故,铜印木印之嫌,各避不见 面。两方从者,不免互为诮让之词。樊方谓李携藩库巨款来沪,李方谓 樊携印逃走,且有向樊索取原有印钤之说。时湖北军政府派代表来沪, 公请樊山回鄂,主持民政省长」樊山辞之。 (其时禺亦为军政府邀请樊 山代表之 。)李方扬言,如樊山回鄂,宜先将江苏藩司印交出。散原 老人闻之曰: 「清廷逊位,屋已焚折,各房犹争管家帐目耶?」乃公断 曰: 「铜印如存,留在樊家,作 古董;木印已灰,事过景迁,何必争 论。」闻者咸谓散原老人可谓片言折狱。   梅庵鬻书画,月可售 二千金,家人数十口,赖以活命。其寡嫂欲 攘夺之,得存私囊,家中违言日起,继以吵架。妇人不遂所欲,秽言蜚 语,随口即是,侵及梅翁,莫由自白。此种吵架消息,传至上海,素不 慊于梅翁之遗老闻之,乃广为宣传,彼此告语,积毁所至,曰 「此可以 报复清道人,使其无地自容矣」。攻击最力者为某氏,殆深恙梅翁夺彼 笔墨之利,故造谣无微不至。散原老人闻之,怒曰: 「若辈心术如此, 尚可自鸣高洁耶?如不敛迹,予必当大庭广众,痛揭其钓心斗角之诡 术。」 日,遗老宴会,散原忽对大众痛责其人口: 「吾将代清道人批 其颊。」沈子培助之。遗老有自愧者,相与逃席而去,谣咏始息。小石 云: 「此后吾辈见某氏,亦视若路人。」清道人挚友,祇散原与子培 耳。   王壬秋最精 《仪礼》之学,平生不谈 《仪礼》,人有以 《仪礼》问 者,王曰: 「未尝学问也。」黄季刚曰: 「王壬老善匿其所长,如拳棒 教师,留下最后 手。」章太炎与人讲音韵、训诂,不甚轩昂,与人谈 政治,则眉飞色舞。陈散原与人谈诗必曰: 「吾七十岁后已戒诗矣。」 求其写字,虽午夜篝灯,必勤勤交卷。黄季刚曰: 「是能用其所短。」   凡著述大家,皆有平生用功夹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