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5日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一)-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二).docxVIP

2019年12月5日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一)-学易试题君之每日一题君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七年级语文人教版(课堂同步系列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2019年12月5日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一) 中考频度:★★★★☆ ┇ 难易程度:★★☆☆☆ 【2019年中考山东日照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月是故乡明”是千古名句,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 2.理解诗歌尾联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 【参考答案】 1.这两句采用移情手法,在自然景物的描述中融入主观感受,写景生情,景随情变,是诗人深切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此外,今夜露白、故乡明月的词序稍作变化,化平凡为神奇,成为千古名句。 2.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古诗词句子的赏析,要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揣摩、推敲语句的妙处。赏析可以从诗句的特色,或修辞,或表达方式,或遣词造句,或表现手法,或表现的情境等方面分析,并要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通常解题思路是: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诗句“月是故乡明”的意思是:总是让人感到家乡的月亮更加的明亮。这句诗既实写白露节的清寒的特点,又以景衬情(借景抒情),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写故乡月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即可。 2.第一问:考查尾联的意思。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中“长”是“一直、总是”的意思,这两句是说平时寄出的书信尚且无法到达,更何况是在战争还没有停止的时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第二问: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作答本题要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结合尾联来分析作答。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戍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思想感情;同时作者又用“况乃未休兵”指出了因战乱给人带来的离散,表达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的忧国情思。据此理解概括作答即可。 “理解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解题方法 1.看诗词题目 一些诗词的题目往往具有提示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诗词传达的情感。如《江南逢李龟年》,题目暗示这首诗可能会表达作者与李龟年在江南重逢时的感慨。 2.知作者与背景 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资料入手,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志趣。如杜甫二十五岁左右“游齐、赵”时襟怀浩荡、眼界开阔。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此时期他创作的《望岳》一诗表达的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 3.辨题材类型 诗词的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如田园诗多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及隐逸思想;送别诗多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或对友人的劝勉、安慰之情;咏物诗多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等。 4.抓关键字句 诗词中常有“诗眼”“词眼”或抒情、言志、阐理的字句,这些字句常常直接表现或含蓄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如《龟虽寿》一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把作者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愿望。 5.析诗词意象 通过理解诗词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古诗词中的典型意象往往表达较为固定的情感,如“浮云”常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用于表现思乡之情;“杨柳”常被用来表现离别之情;“落花”多蕴含物是人非、伤春之感等。 一、阅读的诗歌,完成小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陆 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诗中“僵卧”“孤村”点明了诗人怎样的处境?诗人“不自哀”的原因是什么? 2.诗歌借风雨梦境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的诗歌,完成小题。 潼 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3.第二句诗展现了一个空旷辽远的境界,请你展开想象进行描写。 4.大河“犹嫌束”、群山“不解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豪情?请结合谭嗣同的经历简要分析。 三、阅读的诗歌,完成小题。 秋风引 (唐)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5.诗中写“秋风”有何作用? 6.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四、阅读的诗歌,完成小题。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苏轼官居杭州,酒后在望湖楼偶遇一场大雨,于是写下此诗。 7.诗人捕捉住湖上哪些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写出了暴雨的什么特点? 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的妙处。 9.结合全诗内容,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的诗歌,完成小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