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中药材 三七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林下种植.pdfVIP

林下中药材 三七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林下种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01 B 01 DB53/T XXX.2—2020 林下中药材 三七生产技术规程 第2部分:林下种植 2020-XX-XX发布 2020-XX-XX实施 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DB53/T XXXX.2—2020 前  言 DB53/T XXXX 《林下中药材 三七生产技术规程》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种苗生产; ——第2部分:林下种植; ——第3部分:采收和产地初加工。 本部分为DB53/T XXXX的第2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由云南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YNTC07)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昆明海关、澜沧 澎勃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书生、何霞红、叶辰、郑文杰、黄惠川、刘屹湘、杨敏、郭存武、季超、梅 馨月、邓维萍、陈斌、郭力维、汤东生、毛如志、杜飞、陈国华、尹兆波、朱相林、王鑫、彭磊、黄志 强、杨生超、朱有勇。 I DB53/T XXXX.2—2020 引  言 三七是我国名贵大宗药材,在中医药行业中有重要影响,是关系国民医疗、健康的战略资源。千百 年来三七材采挖于深山老林,药效高药力足,佑护了中医药的健康发展。然而,随着三七需求暴涨,野 生药材被挖空殆尽,不得不人工栽培。当前,人工栽培主要套用农田大水大肥的种植模式,由于环境不 适、病虫危害严重、连作障碍等原因造成的种植障碍问题非常突出,导致三七药效和品质下降。本标准 发布的林下三七生产技术规程是遵循药效第一的原则,利用林下生物间 “相生相克”和林下生态环境与 三七对生长环境的需求相耦合的原理,让三七回归山野林下,实现三七在林下标准化、规范化和规模化 的生产,建立药效第一的药材种植模式。 林下三七主要利用山区退耕还林的森林资源,不占用农田,不与粮食水果蔬菜争地;生产过程中不 施用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确保三七的品质和安全性;林下种植省去了设施大棚和农药化肥的投入,生 产成本大大降低。因此,林下三七生态好、效益好、品质优,适宜在山区推广,将山区的 “青山”变为 群众致富的 “金山”。本标准通过指导三七种苗生产、林下种植、采收和产地初加工的全过程,助推林 下三七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涉及到本标准第1部分7.2的内容与一种适宜 三七种植的林下环境的评价方法 (201810025227.X)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标准第1部分7.3.5的内容与 一种三七林下种植的植株冠层湿度的调控设施 (ZL201721850876.0)、一种调控三七林下种植的植株冠 层湿度的棚架 (ZL201721849795.9)相关的专利的使用;本标准第1部分8.2.6的内容与一种调控三七植 株冠层湿度的遮荫网内嵌式棚架 (ZL201820091296.6)相关的专利的使用。 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 该专利持有人已向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保证,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免 费许可实施该专利。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 获得: 专利持有人姓名:朱书生、叶辰、杨敏、黄惠川、刘屹湘、何霞红、朱有勇等。 地址: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沣源路452号,云南农业大学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 任。 II

文档评论(0)

雄霸天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