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复习教学导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淮安市北京路中学高三语文教案 课题 成语复习 课型 新授 主备 王静 上课时间 教学 班级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_ 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常见题型误设类型。 能力目标: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题目。 德育目标:让学生了解祖国灿烂的中华语言文化。 重点 难点 目标1 目标2 教学 过程 主 要 内 容 【高考示例】 (2007江苏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保护自然环境,这项工程的设计人员决定改弦更张,重新设计,选择更为恰当的施工方案。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张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在签名售书活动开始前,作者诚恳地说,书中不少看法都是一孔之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D.为防止有毒豆制品再次流人市场,有关部门迅速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查封加工窝点,堵住了生产的源头。 试题解析:选B A.“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变更方针、计划或改变做法。 B.“推波助澜”:比喻推动某种事物的发展并扩大它的影响,多用于坏的事物。 C.“一孔之见”:比喻见解狭隘片面。本句为自谦之语。 D.“釜底抽薪”:把柴火从锅底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题型误设类型】 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误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 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例1、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1997年)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例2、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2002年春) “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1998年)、“炙手可热”(1999年)、“首当其冲”(1995年)、“指手画脚”(2001年春季)等。 2、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情色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否则,成语运用就不恰当了。命题者却故意贬词褒用,或褒词贬用。 例1、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2002年) “雨后春笋”的意思是“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可见该成语主要用于褒义。而本句讲的是“造假者”非法大量建立“垃圾食品厂”的事情,显然不能用“雨后春笋”来修饰。此处可以考虑改用“源源不断”之类的修饰语。 例2、当年中国音乐家往外走,现在世界著名音乐大师趋之若鹜地进入中国。(2002年春)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 高考考过这样的成语还有:“无所不为”(1995年)、“处心积虑”(1998年)、“殚精竭虑”(1999年)、,“蠢蠢欲动”(2000年春季)等。 此外,应注意如下有贬褒色彩的成语:振振有词、有口皆碑、附庸风雅、亦步亦趋、粉墨登场、彻头彻尾、长篇大论、罄竹难书等。 3、不合语法,搭配不当 一个词语依据的某种语法关系,往往有较固定的搭配方式,如果脱离这种搭配,则容易出错,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有的本身就不能带宾语等等. 例1、虽然交通事故的发生率已经每况愈下,但我们仍不能有丝毫大意。(2004天津) “每况愈下”指情况越来越坏;“事故的发生率”不能与“每况愈下”搭配,错误的理解成“渐渐下降”之意。 例2、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2000年)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不能和“人”搭配。 4、张冠李戴,用错对象 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例1、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2003年高考北京题)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例2、会

文档评论(0)

137****986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