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复习:诗歌鉴赏每日一题.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每日一题( 1) 一、阅读下面这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注】皇祜二年 (1050) 秋天,诗人从故乡江西临川赴杭州,途经弋阳葛溪驿,写下这首诗。 漏:漏壶,古代计时器。未央:未尽。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驿站月色昏昏、漏声滴答、一灯如豆,景中融情,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 “最觉风露早”是羁旅之人身病受困的独特感受,“梦”是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C. 尾联属以景结情写法,所写秋蝉聒噪和疏桐黄叶之景更增添无穷的感慨与辛酸。 D. 全诗以缺月、孤灯、风露、鸣蝉、疏桐等意象真实表现了诗人羁旅独苦的心境。 2. 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寄逸人高浸士 林鸿 独倚城南百丈阑 , 粤乡秋思浩漫漫。平台树色催残照 , 近郭砧声报早寒。 云物正当摇落后 , 关河终念别离难。龙门别墅今宵月 , 谁与相同把酒看? 【注】龙门别墅: 是诗人朋友高漫士在东海之滨所建的住所, 与高没士的隐逸生活黛密相连。 诗人曾多次造访此处,与他同游。 3.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纯为写景,写诗人身处粤乡之秋,独自凭栏远望,寄托漫漫秋思。 B.頷联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由远及近,景象凄寒,饱含悲凉伤怆之意。 C.颈联由景入情,由实入虚 . 诗人的感情深挚动人,情景转换十分自然。 D.尾联又推开一层,以想象和发问收尾,所表感情委婉曲折、含蓄蕴藉。 4. 本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婆,人道是、清光更多。 吕叔潜:作者志同道合之友。姮蛾:即嫦娥,传说中的月中仙女。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人在中秋之夜, 联想到与月亮有关的神话, “飞镜”运用比喻生动地描绘了月亮的形态, “金波”描绘了月下波光粼粼的水面。 B. “被白发”表达了词人白发已多、功业无成的慨叹, “欺人奈何”以质问的方式有力地展 示了英雄怀才不遇的内心痛苦。 C.词的下片, 词人想象自己要乘风飞上万里长空, 俯视祖国的大好山河, 强烈地表现了词人 渴望收复山河的理想。 D.全词想象丰富, 把超现实的奇思妙想与现实中的思想矛盾结合起来, 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 义色彩,是一篇瑰丽激昂的优秀词章。 6.请赏析“斫去桂婆婆,人道是、清光更多”精妙之处 ?(6 分 )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见别离者因赠之【注】 韩 偓 征人草草尽戎装,征马萧萧立路傍。尊酒阑珊将远别,秋山迤逦更斜阳。 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途万里长。曾向天涯怀此恨,见君呜咽更凄凉。 [注]诗人生活在唐末战乱之际,当时自北而南,沿路所见,皆发于诗。 7.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点明本诗写作的原由,“别离”一词陡生无限伤感情绪,奠定全诗情感基调。 B. 首联紧扣“征人”与“征马”两个形象,真切地描绘了出征时的情景,画面感很强。 C.颔联描写的是别后想象的虚景,诗人想象征人在离别亲人后沿着秋山远行的景象。 D.尾联直抒胸臆,眼前的别离勾起了诗人对自身的感叹,抒发了心中的无奈和感慨。 8. 有人将此诗视为效仿甫忧国忧民精神的遗篇,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大热五首(其一) 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镕,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注】陶镕:陶铸熔炼,比喻培育、造就。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把

文档评论(0)

changqing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