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提升演练 知能闯关 第9单元第19讲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大纲人教版.docVIP

【优化方案】2012高考历史总复习提升演练 知能闯关 第9单元第19讲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大纲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 用心 爱心 专心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1.(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解析:选D。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发展情况,意在考查综合分析能力。共产国际支持始于1921年,因此A项不是最佳答案;1925年中国共产党人数大幅度增加时,土地革命和北伐战争尚未进行,故B、C两项错。1925年中国掀起了反帝爱国运动的高潮,故这一时期,共产党员人数增长迅速。 2.(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卷)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选B。通过图片中的黑色箭头分析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A项含义是指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建立;B项中“努力国民革命”符合北伐战争;C项“共赴国难”是指面对日本侵华,中华民族奋起抵抗;D项是指渡江作战时毛泽东发出的号召。故B项符合图片反映的时代主题。 3.(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下列是孙中山在革命进程中的言论,其先后顺序是(  ) ①自今日始,吾等之非清朝人矣 ②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③使全国人民赞成我的政策,我十年之内必能为中国造二十万里铁道 ④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解析:选C。②是1894年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的宗旨,①是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后的言论,③是孙中山辞去大总统职务后从事铁路建设时的言论,④是孙中山发动两次护法运动后的言论,故选C项。 4.(2009年高考辽宁、宁夏文综卷) 材料1: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2: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 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 (1923年 (1)概括指出材料1、2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 解析:第(1)问,注意材料1中的关键句“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强调中俄地缘关系;注意材料2关键词“同情”二字,表达了俄国对国民党的同情。第(2)问,坚持辩证观点评析,一方面有利于联俄联共,实现国共合作;另一方面,此观点抹杀了国共两党的阶级差别。 答案:(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地缘关系;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温馨提示:巩固复习效果,检验教学成果。请进入“课时作业19”,指导学生每课一练,成功提升成绩。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