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对探究教学活动组织的认知研究.docx

教师对探究教学活动组织的认知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师对探究教学活动组织的认知研究 杭州市余杭区塘栖二中 杭州市余杭区教师进修学校 杭州市余杭区教育局教研室  周纪明 黄伟胜 周丁丁 一.问题提出 当前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 探究教学已成为教师普遍关注的方法, 然而在实践中, 教师 会遇到许多困惑: 1.初中数学问题简单无探究活动。 2.一旦探究活动展开难以集中目标。 3. 探究活动虽热闹,但效益不高。究竟是操作方法问题,还是在操作背后所隐藏的认识问题。 为此,本研究从认知角度来思考教师的教学行为,为正确开展探究教学获取一些经验。 二.研究方法 1.选用《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作为探究性学习研究的教学内容。 《同底数幂的乘法》 是义务 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浙教版)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 同底数幂的乘法 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和整式的加减之后, 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而学习的关于幂的一个基本性质(法则) ,它是幂的三个性质中最基本的一个性质。学好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其他两个性质和整式乘法的学习便容易了,故它在全章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2.以课例为载体,进行探究教学的实证研究。笔者(周继明)对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进行三次执教, 1)初次的教学:执教者按照自己原有对探究教学的理解组织教学。 2)第二次教学:从第一次教学中探究组织的困惑重新设计与施教。 3)第三次教学:对探究教学的本质和组织方法的新理解进行再设计与施教。 3.课题组成员运用课堂教学分析技术对每次教学进行实录,并采用观察与诊断,文献 学习、调查测试、个别访谈等方法对课题展开研究。 三.课题研究过程 (一)第一次教师执教 第一次试教:根据课标中所指出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 1)学生观察节前语,教师提出问题:太阳系外的第  100 颗行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约多 km? 师生共同列式为: 102× 3×105× 3× 107=9× 102× 105 ×107= 9×( 102× 105× 107) 2 5 7 那: 10 ×10 × 10 等于多少呢?以此引出教学主题。 2.合作探究,得出法则 ( 1)要求各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猜测法则 23 ×22= 10 2× 105= a 4 ×a3= 2)对上述具体运算一般化,并用语言表述法则 3)追问公式中的底数可以表示什么? 3.尝试应用,体验成功 ( 1)试一试求: 例 1: ① 78×73 ②( -2 ) 8×( -2 ) 7 ③x3· x5 ④( a-b ) 2·(a-b )⑤ 102 ×105× 107 ( 2)做一做:① 3× 33 ② 105× 105 ③( -3 ) 2×( -3 ) 3 ④ am· an· at ⑤ a· a3 ⑥ a+ a a ( 3)下面计算是否正确?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① a3·a3= a6 ② a3+a3 =2 a3 ③ b.b 6=b7 ④ (-7) 8.7 3=711 ⑤ (-5) 7.(-5) 4= -5 11 ( 4)分析讲解课本例 2。 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威”计算机的峰值运算速度达到每秒 3840 亿次。如果按这个速度工 作一整天,那么它 能运算多少次(结果保留 3 个有较数字) 5)变式训练,化简( s-t ) 2·( t-s )·[- ( t-s ) 3] 4.课内练习,反馈评价 用教材的课内练习,要求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理由。 5.归纳小结 完善认知 6. 布置作业:课本后附的作业题。 (二)课后反思与改进建议 1. 暴露的问题: (1)教学内容简单,难以组织探究活动。 学生对参与探究的兴趣不浓, 当幻灯片中出现节前语时,教师观察到学生猛一抬头后 大部分学生又低下了头。 学生参与的程度也不高, 课堂观察给出的数据: 教师问列出算式的同学请举手, 46 位同学中举手的同学只有五位同学。在课后访谈中有一程度中下的学生对 教师表达了这样的意见:老师你怎么今天一上课就给我们出了这样难的一道题目。 2)探究活动没有生成,探究成了简单的问答。 节选教学实录如下: 师问: 23× 22 等于多少? 生答: 2 的五次方。 师又问: 102× 105 等于多少? 生答: 10 的七次方。 师再问: a4× a3 等于多少? 生答: a 的七次方。 对于一般式,教师原想让学生讲术结论获得过程,但,一连问了三位同学,他们都直接说出结果 am·an= am+n。 3)法则的应用错误率较高,学生的记忆缺失仍很严重。 从课后测试卷的情况看:学生的平均分在71 分, 46 位同学中有 7 位同学仍然出现 23 22=26 的错误。 4)学生探究能力没有提高。 课后测试卷中的有这样一题题:回忆法则 am.a n=am+n的推导过程,你能对( 法则作出猜测吗?并写出推导过程。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