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孟子二章复习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孟子二章》复习检测 18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一、中心内容 1 、 文学常识: 孟子 ,名 轲 ,是孔子之孙的再传弟子, 继承孔子的学说,兼言仁和义,提出“ 仁政 ”的口号, 同时又主张“ 民为贵 , 君为轻 ”,在儒家中其地位仅次 于孔子 , 有“ 亚圣 ”之称。思想事迹大都见于《孟子》 一书,《 孟子》 是 儒 家经典之一。文章向来以 雄辩 著称 ,喜用一大串的 排偶句式 ,所以笔锋咄咄逼人。 读孟子文,令人感到 气势磅礴,感情激越,锐不可 当。 2 、本文论述了“ 人和 ”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 现了孟子的“ 仁政 ”思想。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得道多 助,失道寡助 。本文运用 双重否定的排比句 ,起 肯 定、加强语言气势 的作用。 二、重点实词解释 1 地 利 : 有利 ★ 2 人和 : 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 3 三里之 城 七里之 郭 : 内城;外城 4 环 而攻之: 围 ★ 5 委 而 去 之: 放弃;离开 ★ 6 池 非不深也: 护城河 7 故 曰: 所以 ★ 8 域 民不以封疆之界: 限制 9 固 国: 巩固 10 威 天下不以 兵革 之 利 : 威慑:泛指武器装备;锐利 ★ 是 天时不如地利也: 这是 ★ 12 亲戚畔 之: 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畔通“叛”,背叛 ★ 13 多助之 至 : 极点 14 天下 顺 之: 归顺,服从 三、翻译下列句子 1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 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只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 巩固国防不能只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只靠武力的强大。 3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内外亲属都会背叛他。 4 )得道多者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 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 5 )委而去之。 弃城而逃。 6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戚都背叛的寡助之君, 所以,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三、简答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 对于文中的“得 道”你是怎样理解的? “ 得道”可理解为“施行仁政”。施仁政,则得人心 ,得人和。得人心者,人 心归顺,所向披靡;失人心者,人心相悖,不攻自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 下”。陈涉起义,当时“天下苦秦久矣”,民心尽失,陈涉诈称是公子扶苏 和项燕的队伍,“宜多应者”,得到了人民的支持,所到之地,战无不胜, 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3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得到哪些启示?举例说明。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人和的重要性。同学之间团结友好;邻里之间 真诚宽容、和睦相处;作为国家,也要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对内修明政治, 重视民生,让百姓过上和乐的生活。 4 、现代生活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请结合你的生活, 谈谈对“道”的理解。 ( 1 )以国家外交部而言,“道”指国家间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 2 )以国家内部而言,“道”指爱民,为老百姓着想; ( 3 )以个人而言,“道”指与人为善,仁义道德。 5 、请写出一句与 “ 人和 ” 有关的名言警句: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家和万事兴。 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人心 补充简答题 1 、读课文,举例说明孟子的语言特色? 答:孟子的文章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这与孟子善用排比等修辞格不无关系。如“城非不高也, 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用的 是双重否定,排比有力;“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 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 层递排比,更 有气势。可见孟子说理散文善用排比,既给文章平添了 气势,又给人以美不胜收之感。 2 、你赞成作者所阐述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观 点吗?请你从历史上举出几个例子证明你的观点。 我们青少年如何才能做到得人和? 答:赞成,如武王伐纣、陈胜起义、林则徐禁烟等。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学习上团结合作,生活中真诚待人, 当别人有错时给予宽容,懂得换位思考,当别人有困难 的时候能乐于助人等等都是人和的表现。 18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整体感知:文章讲的是 造就人才 和 治理国家 的问题,孟子认为 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 本文的论点 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 人萎靡,必将导致灭亡,即逆境能成才。表明 了孟子关于人才要在困难环境中磨炼造就的观 点。) 二、词语解释 1 舜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