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契丹”一度是中国代名词在欧洲影响广泛素材.docx

高中历史之图说历史“契丹”一度是中国代名词在欧洲影响广泛素材.docx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契丹”一度是中国代名词 在欧洲影响广泛 在中亚和欧洲曾经有广泛影响“契丹”一度是中国的代名词   契丹族是古代活动在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秦汉时期,由东胡鲜卑族发展而来。自建立辽国以后,契丹族采取“因俗而制”的政策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同时加强与东西方的交流,在中亚和欧洲具有广泛影响,使得“契丹”曾经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近日,中国契丹文化研讨会在河北平泉召开,邀请了各方专家共同研讨契丹文化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契丹族从公元四世纪出现于史册,到十三世纪消亡,历经1000多年。契丹族在北方草原上建皇都、创文字、制法典,推进了北方的封建进程,其推出的“因俗而制”政策,促进了民族融合,在民族杂居地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由契丹族建立的辽国疆域面积相当于两个北宋。   辽宁省社科院研究员黄凤岐说,契丹和西夏、吐蕃在宋朝的北边和西边组成了一条封锁线,隔绝了宋朝通西域的联系,也切断了宋朝和高丽之间的陆上通道。而且契丹强于后起的西夏,以及当时已近衰弱、分裂的吐蕃,成为沟通东西方的联系中心。“契丹”名称早已传遍五湖四海,其内涵已超出契丹本身。十三世纪波斯历史学家杰费尼把金帝国称为契丹,或女真契丹;十三世纪中期访问过蒙古的加宾尼和鲁不鲁乞通称中国为契丹。   据介绍,俄罗斯、希腊、伊朗等至今仍把“khitiy(契丹)”的变种体作为中国的总称,契丹名声远远超越了当时的宋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