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婴师资格培课程.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消化系统 —— 人体食物加工厂 ? 口腔: ? 吮吸反射;黏膜细嫩易受伤;生理性流涎;牙齿发育 :注意龋齿; ? 食管:溢乳 ? 胃: ? 胃容量小,应少食多餐;生理性吞气症:呕吐、溢乳 、打嗝。 ? 肠: ? 肠的长度约为身长的 8-6 倍,易肠扭转或套叠;肠消化 液中毒; ? 胰腺、肝、脾 婴儿为什么喜欢吮吸手指? ? 弗洛伊德指出:这是婴儿体验性快感的一种表现。 ? 口唇期 : 0-1 .5 岁,婴幼儿以吸吮、咬和吞咽等口腔活动 为主满足本能和性的需要。 ? 肛门期 : 1-3 岁。儿童性欲望的满足主要来自于肛门或排 便过程。 ? 性器期: 3-7 岁。儿童性生理的分化导致心理的分化,儿 童表现出对生殖器的极大兴趣,性需求集中于性器官本身 。他们不仅通过玩弄性器官获得满足,而且通过想象获得 满足。此期男孩会经历“恋母情节”,女孩则有“恋父情 节 ? 潜伏期: 7 岁 - 青春期。儿童的兴趣转向外部世界,参加学 校和团体的活动,与同伴娱乐、运动,发展同性的友谊, 满足来自于外界、好奇心和知识满足,娱乐和运动等。 ? 生殖期: 青春期性器官成熟后即开始,性需求从两性关系 中获得满足,有导向的选择配偶,成为较现实的和社会化 的成人。 婴儿为什么喜欢吮吸手指? ? 婴儿时期吮吸手指是智力发育信号 ? 通常新生儿只会双手握拳,胡乱挥舞,他们的大脑尚不 能指挥自己的手放入嘴中。到 2-3 个月时,随着大脑的发 育,婴儿逐步学会两个动作:一个是用眼睛盯着自己的 手看,另一个便是吮吸自己的手指。对于他们来说,吮 指是一种学习和玩耍。 ? 这一时期的婴儿主要是 通过嘴来了解外界 ,婴儿认为手 也是外界的东西,所以总爱将它塞进嘴里吮吸感知。而 且婴儿吮吸手指时通常非常安静,这说明这种行为对他 们的心理发育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婴儿吮吸 手指,父母不必焦虑烦恼,更不用强行制止,要注意保 持手的清洁卫生就可以。 婴儿如何保护乳牙 视频 泌尿系统 —— 人体废物处理厂 ? 肾脏: ? 输尿管 ? 膀胱 ? 尿道:易感染发炎。 ? 内分泌系统 —— 人体化学信使 ? 主要功能:促进和调节人体生长、发育、性成熟 和生殖等生命过程。 ? 激素( Hormone ):荷尔蒙 种 类 雌性 激素 雄性 激素 生长 激素 甲状 腺激 素 副甲 状腺 激素 肾上 腺素 胰岛 素 雌激 素、 黄体 激素 作 用 卵巢 发育 与功 能 男性 性特 征 身体 的生 长发 育 身体 机能 活跃 血钙 浓度 身体 爆发 力、 危机 血糖 浓度 月经 、生 育能 力 奶粉“激素门”背后:激素催奶 ? 家住武汉的三名女婴,疑因食用同一品牌奶粉, 患上“外源性食物引起的性早熟”, 4 个月大的 女婴不仅乳房已经发育,其雌激素水平竟已达到 成年女性的水平。 ? 奶粉中含激素并非个案,对不孕奶牛注射催奶液 追求高出奶率已成行业潜规则。 ? 牛奶中所含大量雌性激素对妇女健康产生的危害 ,因为过量的雌激素会导致孩子性早熟,男性性 功能障碍,及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等疾病的 发生。 运动系统 —— 人体动力装置 ? 骨骼: ? 数量多,未连接成整体; ? 柔软易弯曲,脊柱生理弯曲; ? 腕骨钙化过程,手部力量小; ? 关节发育不全,韧带松弛易脱臼; ? 足弓尚未形成,防止扁平足。 ? 肌肉 ? 力量小,发育顺序:上→下,大→小 神经系统 —— 人体指挥中心 ? 大脑: ? 脑重:新生儿 350 克, 1 岁 950 克, 6 岁 1200 克; ? 大脑功能不完善; ? 大脑易兴奋、疲劳 ? 神经: ? 6 岁时,逐渐完成神经纤维髓鞘化; ? 小脑: ? 发育晚, 1-3 岁平衡能力差,协调性差。 育婴师资格培训课程 职业发展 第一章 职业道德 第二章 基础知识 育婴师职业的发展 ? 背景分析 ? 《育婴员国家职业标准》 ? 育婴师和保姆、月嫂的区别 ? 专业前景 职业产生的背景分析 ? 社会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 ?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增高,“不让孩子输在起跑 线上” ? 社会竞争、压力增大 ? 父母亲自教育孩子的时间就、和精力减少 ? 独生子女现象 ? “ 4+2 → 1” 模式 ? 教育者教育观念、方法不够科学 ? 两代人教育观念的差异 《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