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科学烹饪 图文.ppt

  1. 1、本文档共9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2 )保护措施 —— 挂糊上浆 →减少水分、营养素、呈味物质溢出 →防止蛋白质过度脱水、焦化 →隔离氧,防止氧化 →利用“糊、浆”,把各种原料巧妙配合,营养互 补 ( 3 )合理烹饪 ①短时加热法 →常用的有炒、焯、溜、爆、滑等 →宜用于质地细嫩、富含蛋白质和水分的瘦肉、 内脏,切成丝、片、丁等,先挂糊上浆,而后 烹饪 →是使肉类营养素损失最小的烹饪方法 ②长时加热法 →常用的有煮、蒸、炖、焖、卤、煨、烧 →宜用于质地较老原料,或带皮、骨的整鸡、整 鸭、整鱼或大块原料,或年龄较长的禽畜肉 → B 族维生素损失较大 ③高温加热法 →常用的有炸、煎、熏、烤、焗等 → B 族维生素破坏大,蛋白质、脂肪亦发生不利 变化,且易产生对人体有害物质 →菜品具有特殊香味和风味 2 、 维生素的氧化 易氧化: A 、 E 、 C 、 B1 、 B12 和叶酸等 尤其是 A 、 E 、 C ,极易氧化 如 VC —— 在水溶液中更易被氧化;温度、光线促 其氧化;金属离子(如 Cu 2+ )加速其氧化 返回 3 、 维生素的热分解 一般脂溶性维生素对热较稳定,对热不稳定 的有 VC 、 B1 、 B2 、叶酸、泛酸等。 → VB1 在 PH ﹥ 7 时,破坏较大 → VC 最不耐热,最易损失。 返回 4 、维生素的光分解 光 —— 促使维生素氧化和分解。 对光敏感维生素: A 、 E 、 C 、 B2 、 B6 、 B12 等。 5 、维生素的酶解 天然原料中的酶,如硫胺素酶(贝类、鱼类), 生物素酶(蛋清),抗坏血酸酶(水果蔬菜), 对维生素具有分解作用。 这些酶经加热处理即可失去活性 二、烹饪中营养素的损失途径 流失 破坏 (一)流失 指营养素通过 蒸发 、 渗出 或 溶解 而丢失。 蒸发 日晒 烹饪 加热 水分蒸发 脂肪外溢 营养物质外溢 渗出 冷冻 或 切配 加入 盐糖 营养物质外溢 细胞破裂 水液渗出 脂肪外溢 渗透压改变 溶解: 维生素、矿物质、脂肪、蛋白质等,都会通过以 上途径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尤其维生素和矿物质。 洗涤 浸泡 烹制 营养素溶解于 水、汤汁、烹调油 流失 (二)破坏 ? 指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的作用,食 物中营养素结构性质发生变化,失去营养价值, 甚至转变成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 使营养素破坏的原因主要有 : ? 高温作用 ? 氧化作用 ? 化学因素 ? 生物因素 ? 光照因素 三、烹饪方法对营养素损失的影响 (一)炸 特点 ? 传热介质 —— 油(大量) ? 火力 —— 大 ? 温度 —— 高( 140 ~ 200 ℃,甚至更高) ? 作用时间 —— 长 影响 ? 多种营养素有不同程度损失: 蛋白质→脱水焦化、分解 碳水化合物→丙稀酰胺 脂肪→分解、聚合、氧化 维生素 C 和 B 族→损失较大 讨论 ? “炸” 是导致 营养素破坏损失较大 的烹饪方法 ? 对需炸制的原料,可采取 挂糊上浆 处理 (二)煎与贴 特点 ? 传热介质 —— 油(少量) ? 火力 —— 小 ? 温度 —— 高(局部表面) ? 作用时间 —— 较长 影响 ? 与“炸”相同,多种营养素有不同程度损失 讨论 ? “煎、帖”时营养素损失﹤“炸”时损失 ? 原料经挂糊上浆处理后,可有效保存营养素 (三)炒、爆、熘 特点 ? 传热介质 —— 油 ? 火力 —— 大 ? 温度 —— 高( 160 ~ 200 ℃) ? 作用时间 —— 很短 影响 ? 加热时间很短,水分及其他营养素不易流失或破 坏,损失相对较少 讨论: ? “炒、爆、熘”是使营养素损失较小的烹饪方法 ? 特别适合蔬菜、脆嫩动物性原料的烹制 (四)炖、焖、煨、煮、烧、卤 特点 ? 传热介质 —— 水 ? 火力 —— 先大后小 ? 温度 —— 较低(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