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综述知识文库:雪线.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科技综述系列—— 雪雪线线 科技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文明之一, 是人类对自然规律研究 利用的学科。 本文提供对科技基本概念 “雪线”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雪雪线线 是年固体降水的积累量等于消融量的零平衡线,故也 称平衡线,是地球上永久积雪的下限。 雪线反映气候现象的空间概念,实际上是一个带。 由于雪线能反映冰川地区的气候变化,研究雪线的多 年变化也可预测冰川未来的趋势。 雪线的升降将改变高纬度洋面冰山 浮冰的分布界 线,对航海有直接影响。 雪线的变化会影响极地或高山、高原草场 森林的兴 衰,冰雪融水径流量的变化,还会影响山岳冰川区的 水力发电等。 1736年P .布格(Buger)首先提出永久雪线的概念,而洪 堡德(A .von Humboldt)强调指出这条界线的气候学意 义。 通常所说的雪线,是指平坦无遮盖地面上大气固体降 水量与消融量相当的多年零平衡线,称为理论雪线(又 称气候雪线) 。 实际上可见的雪线不同于气候雪线,它的位置取决于 当年的气候状况,不同的年份其高度不同,这种雪线 被称为地方雪线(即区域雪线) 。 1957年查理士威尔斯(Chart le worth)建议把气候雪线 地方雪线看作是同样的东西。 另一些冰川学家(E .Matthe )认为气候雪线抽象,倾向 于不用这个概念。 由于冰川学的实践,还发现其它种类的雪线。 在中纬度地区,山上积雪的下限会随夏季温度增高而 逐渐上移,往往在山坡上看到一条黑白分明的界线, 称为季节雪线。 当季节雪线上移到一定高度时,便与地方雪线相重 合。 所以严格的说,季节雪线不是雪线,只是随季节变化 而发生的积雪下限上下摆动的现象。 在背阳峡谷、山间凹地等处,积雪或从高处崩落的雪 崩堆积,在消融季节也不能全部融化,这种特殊地形 造成的多年积雪下限称为地形雪线。 在冰川学中还常用“粒雪线”一词,它是指冰川表面粒 雪分布的下限,粒雪线以下冰川冰裸露。 但是,粒雪线不是冰川上的零平衡线,冰川上物质纯 积累与纯消融等于零的界线才是冰川上的雪线位置。 雪线高度的确定 一种是直接测定获得,而另一种是间 接在室内推算求得。 直接测定的雪线高度的资料准确可靠,但由于条件所 限一般具有多年观测资料能用以确定稳定平衡线高度 的冰川为数较少。 研究者经常采用间接的方法,利用航空像片或大比例 尺地形图来判断雪线高度,在像片上读出航摄时冰川 上粒雪 裸露冰的分界线,实际是暂时粒雪线。 从地图上判读平衡线,有:赫斯法(He ,1904),假定 平衡线位于等高线由冰川消融区的上凸转为积累区的 下凹处;霍费尔法(Hofer ,1897),假定平衡线位于冰 川末端高度 山脊平均高度或边缘裂隙高度的算术平 均值处;库罗夫斯基法(Kurow ki,189 1),假定平衡线 将冰川按面积平均分为积累区 消融区;列希顿克尔 法(Lichtencker ,1938),假定平衡线在冰川表面或边缘 首先出现冰碛的高度上。 其中赫斯法最简便易行,但此法不适用源头有大量雪 崩、表面不规则的冰川,地形图不够精确的也不宜应 用。 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1956年特罗诺夫(М .В .Tpонов) 的意见,将形成雪线的基本因素归纳为4类:气候因素 或总的气候条件;山地气候因素,包括山脉 谷地分 布、山坡高度 坡向以及相应的变化或变异;地形因 素,它通过地形形态的微气候产生小的冰川作用形态 (例如,冰斗冰川) ;冰川本身的影响。 这些因素在每个地点的组合是极复杂的,实际上每个 地点的雪线高度是这些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文档评论(0)

130****973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