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514武昌九曲亭记随堂练习.docx

2016语文版语文选修514武昌九曲亭记随堂练习.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14 课 武昌九曲亭记 一、基础知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子瞻迁于齐安 迁:迁居 B .幅巾 迎笑,相携徜徉而上幅巾:裹着幅巾 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效:显示,呈现 仰瞻陵阜陵阜:丘陵 答案 A 解析 迁:被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和苏轼“适意 为悦”的心境的一组是 ( ) A .①陂陁蔓延,涧谷深密 ②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 ①依山临壑,隐蔽松枥 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 ①风止日出,江水伏息 ②扫叶席草,酌酒相劳 ①风云变化,林麓向背 ②穷山之深,力极而息 答案 B 解析 A项中“幅是写“山中二三子”的行为,非苏轼之乐。C项中“风止 日出……”写的是出游的时间与情状,非武昌诸山“萧然绝俗”的景象。D项中 的“风云变化……”写的是西山平地宜于游者观景,亦非武昌诸山“萧然绝俗” 的景象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子瞻在齐安住了三年,经常游历西山,和山中的几个朋友开心自在地游 玩,互相娱乐,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跟随子瞻游玩, 遇到可以攀登的山,可以泛舟的水流, 子瞻总是撩起衣服走在前面,尽显适意快乐之情 C?文章叙写了九曲亭的扩建情况,表达了子瞻着意建亭的愿望,也表达了 九曲亭建成后子瞻极为高兴的心情。 D.文章以“武昌九曲亭记”为题,着力描写了西山的胜景,展现了子瞻“游 于物外”、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 答案 A 解析 “朋友们并不觉得子瞻到齐安已经很久了 ”的说法与原意不符, 原文 是说苏轼到齐安三年也不觉得时间过得很久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属于活用的一项是 ( ) A ?扫叶席草 子瞻杖策载酒 C ?闻子瞻至,幅.巾迎笑 D ?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答案 B 解析 A 项名词的意动用法。 C 项名词作动词。 D 项名词作状语。 二、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子瞻迁于齐安,庐于江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 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 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 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 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 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 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 瞻每至其下,辄睥睨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 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耶?”遂相与营之。 亭成而西山之胜始 具。子瞻于是最乐 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 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 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 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 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乘渔舟乱流而南 舌L:横渡 不足以席众客席:以……为席 撷林卉,拾涧实.实:果实 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要:求取 答案 B 解析“席”为使动用法。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答案 C 解析 A项到/在。B项为了 /拿。C项因为。D项表顺承关系/表目的关系 对下列句子中的省略成分,补充不正确的一项是 ( ) (游者)倚怪石,荫茂木 (二三子)相携徜徉而上 (子瞻)为之怅然移日 (西山少平之地)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 答案 B 解析苏轼与二三子。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作者说苏轼谪居齐安三年而不知其久,原因是武昌西山风景好,山里人 也好。这番记述是为重建九曲亭做铺垫,也表明苏轼在失意时善于自得其乐。 面对废弃的九曲亭,苏轼表现出对九曲亭败落的痛惜,以及难以重建的 无奈,体现了苏轼钟情山水、与人同乐的思想情怀 文章最后议论苏轼的“以适意为悦”,处世为人“无愧于中,无责于外” 的思想情怀,这也暗合了苏轼建亭的意图,颂扬了他的磊落胸怀和洒脱风度。 结合苏氏兄弟两人的政治处境,苏辙写这篇亭记,意在赞美其兄磊落洒 脱的思想情趣,但也间接地表现了作者本人的乐观态度和坦荡胸怀。 答案 B 解析 “对……痛惜”于文无据。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 译文:— (2) 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

文档评论(0)

kunpeng12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