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素材.docxVIP

高中历史之教学教研梁启超与五四运动素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梁启超与五四运动 在关于五四运动的叙事中,我们似乎很少看到梁启超的名字。或者他当时尚在欧洲游历考察,不在国内,没有直接参与到运动之中;或者五四运动宣告了新的时代的来临,这个时代呼风唤雨的主角已经被陈独秀、胡适之、钱玄同、鲁迅、李大钊等新一代知识精英取而代之?这一年陈独秀40岁、胡适之28岁、钱玄同32岁、鲁迅38岁、李大钊30岁,而梁启超已经47岁。当然,重要的不在年龄大小,梁启超长陈独秀不过六七岁,但他们却分属于两个时代。梁启超1895年进京赶考,与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发起公车上书,当时也只有22岁,却从此承担起中国思想启蒙的重任,并被后世称为第一代启蒙大师。然而,五四运动兴起,此时距离康、梁等人的公车上书,已过去二十多年。世事沧桑,作为那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启超也已显出老态了。和陈独秀一班热血精英相比,他毕竟带有浓厚的传统胎记,被新一代知识分子视为已经过气的人物,有些跟不上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了。 不过,梁启超就是梁启超。虽然年轻气盛的新人们急于给他盖棺论定,但他们也承认,梁先生的文章,明白晓畅之中,带着浓挚的热情,使读的人不能不跟着他走,不能不跟着他想。……他引起了我们的好奇心,指着一个未知的世界叫我们自己去探寻,我们更得感谢他(胡适)。胡适在另一个场合又说: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钱玄同也曾表示:梁任公先生实为近来创造新文学之一人。……鄙意论现代文学之革新,必数及梁先生。这其实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肯定了梁启超在五四及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虽然五四期间梁启超不在现场,但其引领新思潮、新风气的功绩,是任何人也不能抹煞的。广东的叶曙明最近著《重返五四现场》一书,把1895年的公车上书称为一场未遂的五四运动,特别强调梁启超此后二十余年所开展的思想启蒙对五四运动的深远影响,从思想启蒙的角度,延伸了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可谓很有眼光。 除了精神上的这种联系,更进一步言之,诱发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其实是由梁启超发给国民外交协会的一封电报引起的。这封电报的内容由林长民写成《山东亡矣》一文,发表在5月2日的《晨报》上,两天后,高呼着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的北京学生,就走上了街头,五四运动遂由此爆发。显而易见的是,梁氏的电文为那天的大游行提供了直接的导火索。不过,说起这篇电文的内容,话就长了。就在五四运动的前一年,一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中国得以跻身战胜国之列。这一年的12月28日,梁启超自上海启程,前往欧洲。他特别声明,此行与政府方面无关,以私人资格赴欧观察一切。此时的梁启超还抱着宪政的理想,以为国民可以对政府承担监督和批评的责任。所以他拒绝成为官方的代言人,而坚持其民间立场。 但巴黎和会的形势对中国十分不利。一向被政府隐瞒的去年9月中日有关山东问题的密约内容已传遍巴黎,而最初承诺主持正义,帮助中国的美国,其后亦转变立场,使中国陷于完全孤立的境地。先期得到消息的梁启超,立即向国内如实报告情况。他从巴黎致电外交委员会的汪大燮、林长民,揭露北洋政府的恶行。汪、林二人接到梁氏的电报,马上联合张謇、熊希龄、王宠惠、庄蕴宽等人,组成国民外交协会,并致电梁启超,委托他为协会之代表,向巴黎和会请愿,力争山东主权。但此时已难于挽救危局于万一。4月30日,和会置中国利益于不顾,公然将原德国在山东之特权全部让给日本。对于如此丧权辱国的条款,北京政府的外交代表竟也考虑签字。 面对如此紧迫的形势,梁启超立即致电国民外交协会,建议发动不签字运动,以抵制卖国条款。于是有了前面所言林长民依据电报内容撰写新闻稿一事。林长民即林徽因的父亲,与梁氏为生死之交。他在文中惊呼国亡无日,呼吁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北京的学生就是读了这篇文章相约于5月4日上街游行的。所以也有人说:在革命史上有名之五四运动遂由林氏一人造成。此言虽有夸张之嫌,却也道出了一点事实。 梁启超结束在欧洲的考察游历启程回国已经是第2年的1月17日,在海上航行了近两个月之后,直到3月5日,他才抵达上海。此时,五四运动的高潮已经过去,《新青年》诸公正忙于为问题与主义而争吵。他在上海仅停留了十余日,便赴京面见总统徐世昌,除报告欧游经历外,还特别请求释放去年因五四运动而被捕的学生。在请求没有得到允诺的情况下,离京前,他又专门留下一封信给徐大总统,这封信的内容随后刊登在3月26日的《申报》上。在信中他对学生们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进而申辩:……此等群众运动,在欧美各国,数见不鲜,未有不纯由自动者。鬼域伎俩,操纵少数嗜利鲜耻之政客,则尝闻之矣,操纵多数天真烂漫之青年,则未之前闻。为国家前途着想,为保护难得的民气,他奉劝徐大总统切不可一误再误。 这一年的5月,是五四运动的周年,梁启超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nlin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