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知识汇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择 1、针法起源于石器时代。最早的针刺工具是砭石。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萌芽在东汉以前。 2、《黄帝内经》的诞生,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形成。(选择) 3、《针灸甲乙经》是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选择) 4、唐太医署负责掌管医药教育。唐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最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首先提出指寸法取穴定位和阿是穴。(选择) 5、北宋时期,王惟一设计并主持铸造了2具铜人孔穴针灸摸型,用于针灸教学。(选择) 6、金代何若愚创立了子午流注针法,提倡按时辰变化规律取穴。(选择) 7、元代滑伯仁《十四经发挥》将十二经脉与任、督二脉合称为十四经脉。(选择) 8、明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最具代表性。(选择) 9、清代吴谦《医宗金鉴》被确定为清太医院医学生必修内容,李学川《针灸逢源》完整地列出了361个经穴并沿用至今。(选择) 10、任脉(阴脉之海)、督脉(阳脉之海)、冲脉(十二经之海)(选择) 11、骨度分寸定位法:12寸→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胸腹部:腋窝顶点至第十一肋游离端、上肢部: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背)侧横纹(选择) 12、临床使用率最高的毫针是长度25~75mm(1~3寸),粗细直径0.28~0.38mm(28~32号)毫针。(选) 13、高压消毒:98~147kPa的压强。煮沸消毒:115~123℃的高温下,保持30分钟以上。药物消毒:75%的乙醇内浸泡30~60分钟(选) 14、单式补泻法:①捻转补泻(轻为补,重为泻)②提插补泻(下插为补,上提为泻)③徐疾补泻(快为补,慢为泻)④迎随补泻(顺为补,逆为泻)⑤呼吸补泻(吸为补,呼为泻)⑥开阖补泻(闭为补,摇为泻)⑦平补平泻(选) 15、针刺注意事项P118:①不宜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②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不宜针刺小腹部腧穴③针刺眼区穴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角度。(选) 16、灸法适应证:虚、寒、阴证(选) 17、间接灸应用:①隔姜灸:寒冷性疾病②隔蒜灸:痈疽初起及毒虫咬伤③隔盐灸:吐泻所致肢冷、脉伏,中风脱证④隔附子灸:顽固性疾病(选) 18、施灸顺序:先灸上部,后灸下部,先阳后阴(选) 19、留罐法:一般留10~15分钟。(选) 20、推拿 汉以前称“按跷”、“跷摩”,汉至明称“按摩”(选) 21、《五十二病方》记载了我国推拿史上最早的药摩和膏摩及形式多样的推拿工具。 22、《导引图》记载了自我保健推拿手法。 23.《黄帝岐伯按摩经》最早的推拿专著。 24、宋《苏沈良方》新生儿破伤风的最早记载。 25、《补要袖珍小儿方论》,载有两种复式操作法,是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法的最早记载。 26、明.杨继洲《针灸大成》收录的《按摩经》是现存最早记载小儿推拿的著作。(选) 27、抖法,抖动幅度2~3cm,频率每分钟250次左右。(选) 28、行针手法中的弹法:有催气、行气的作用,以加强针感,助气运行。 29、针刺体位P107 填空 1、针灸学学习方法:(1)模型训练法:①纸垫的制作②棉球团的制作(2)人体训练法:①自身练针法②互相练针法(填空) 2、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孙络、浮络。(四个十二、一个十五、奇经八脉浮孙数)(填空) 3、十二经别的特点:离、入、出、合于表里之间(填空) 4、腧穴的主治特点:①近治作用(共同特点):所有腧穴均能治疗其所在部位局部与邻近组织、脏器的病症,②远治作用:具有治疗本经循行所过之处经脉的病症及远隔部位的组织、脏器病症的作用③特殊作用:同一腧穴体现出两种相反的治疗作用。(填、选) 5、五输穴:是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的5个特定穴,称井、荥、输、经、合。井穴分布:指、趾末端。荥穴: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前。输穴: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经穴:前臂、胫部。合穴:肘膝关节附近。(填、选) 6、毫针的形态分为针尖、针身、针柄、针根、针尾五部分。不锈钢毫针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针具。(填,选) 7、行针基本手法是毫针刺法的基本技术,主要有提插法和捻转法。(填) 提插法要求:一般以3~5mm为宜,频率不宜过快,以60~90次/分为宜,提插幅度相等,指力均匀,防止针弯曲 捻转法要求:指力要均匀,左转和右转用力一致,捻转的角度要适当,一般为180左右(180~360°),不能单向捻针。 ①一前一后②指力均衡(填、选) 8、点火法常用有闪火法和投火法。(填,选) 9、推拿的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填) 10、艾炷灸可分为直接灸和间接灸。 简答: 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在体表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和胸腹,上肢内侧为手三阴经,下肢内侧为足三阴经。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和头面、躯干,上肢外侧为手三阳经,下肢外侧

文档评论(0)

Wo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