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田付强 副教授 牵引供电研究所 Email: fqtian@bjtu.edu.cn 办公室:电气楼808 办公电话:010604 手机高电压技术 第一节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 第二节 防雷保护装置 本章主要内容 第7章 雷电放电及防雷保护装置 2/46 3/46 雷电放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危害 雷电过电压:造成电力系统绝缘故障和停电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巨大雷电流:有可能使被击物体炸毁、燃烧、使导体熔断或通过电动力引起机械损坏。 雷电的热效应:雷电流很大但作用时间很短,因此产生局部高温,可使体积较小的金属熔化。雷电通道温度15000~20000℃,可引起森林大火 雷电的机械效应:雷电流流过物体,发热导致物体内的水分急剧蒸发,产生气体,气体膨胀的机械作用可使树木劈劈裂,器物的的破裂、爆炸。 4/46 雷云的形成 大水滴分裂成水珠和细微的水沫,出现电荷分离现象,大水珠带正电,小水沫带负电,细微水沫被上升气流带往高空,形成大片带负电的雷云。带正电的水珠,形成雨水落向地面,或者悬浮在云中,形成雷云下部局部正电荷区。 地面4-5km以上,水滴结冰,冰晶与空气摩擦后带负电并向下运动变成带负电的水滴,空气带正电并向上运动。 雷云的形成机理获得比较广泛认同的是水滴分裂起电理论 5/46 第一节 雷电放电和雷电过电压 二、雷电放电过程 雷电放电的本质是一种超长气隙的不均匀放电(先导放电) 对地先导放电——雷云中的负电荷积聚,同时在地面上感应出正电荷,当雷云与大地之间局部电场强度超过大气击穿场强时,开始有局部放电通道自雷云边缘向大地发展。先导放电通道具有导电性,因此雷云中的负电荷沿通道分布,且继续向地面延伸,地面上的感应正电荷也逐渐增多。 6/46 迎面先导形成 先导通道发展临近地面时,由于局部空间电场强度的增加,常在地面突起处出现正电荷的先导放电向天空发展,这种先导称为迎面先导 7/46 主放电阶段 当先导通道到达地面或与迎面先导相遇以后,就在通道端部因大气强烈电离而产生高密度的等离子区 此区域自下而上迅速传播,形成一条高导电率的等离子体通道,使先导通道以及雷云中的负电荷与大地的正电荷迅速中和,贯穿大地和雷云之间 8/46 三、雷电参数 1. 雷电活动频度—雷暴日Td及雷暴小时Th 雷暴日Td ——一年中发生雷电的天数,以听到雷声为准,在一天内只要听到过雷声,无论次数多少,均计为一个雷暴日。 雷暴小时Th ——一年中发生雷电放电的小时数,在一个小时内只要有一次雷电,即计为一个雷电小时。 一个雷暴日折合三个雷暴小时。 Td 15,少雷区 Td 40,多雷区 Td 90,强雷区 9/46 2. 地面落雷密度( γ )和雷击选择性 地面落雷密度 γ—表示每平方公里地面在一个雷暴日受到的平均雷击次数 我国标准对Td =40的地区, γ取 =0.07 易击区 空旷地区:雷击高的物体 山区:有时山顶物体,有时迎风面 与地质条件有关:地质有矿物质 10/46 3. 雷道波阻抗 雷道波阻抗的概念 雷电通道长度数千米,半径仅为数厘米,类似于一条分布参数线路,具有某一等值波阻抗,称为雷道波阻抗。 主放电过程可看作是一个电流波沿着波阻抗为Z0的雷道投射到雷击点的波过程。 我国有关规程建议取Z0 ≈ 300Ω 4. 雷电的极性 负极性雷击均占75~90%,对设备绝缘危害较大,防雷计算中一般均按负极性考虑。 11/46 5. 雷电流幅值(I) 雷电流的定义 雷电流为雷击于低接地电阻(≤ 30Ω)的物体时流过雷击点的电流。表示雷电强度 雷电流幅值大小 雷电流幅值超过I的概率P 一般地区 少雷区 忽略Z 12/46 6.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波前时间T1:1~4us的范围内,平均为2.6us。 波长(半峰值时间)T2: 20~100us的范围内,多为40us左右 陡度: 最大极限值一般可取50 kA/us左右 7. 雷电流的计算波形 双指数波 斜角波 斜角平顶波 半余弦波 13/46 8. 雷电的多重放电次数及总延续时间 重复放电次数 重复放电两次以上的占55% 重复放电3~5次占25% 重复放电10次以上的占4% 平均重复冲击次数取3次。 一次雷电总延续时间 小于0.2s占50% 大于0.62s的只占5% 14/46 9. 雷电的放电能量和功率 雷电的瞬时功率很大,但能量却很小 假设雷云电位107V,放电电荷Q=20C,其能量为55kWh 但能量是在极短时间内放出的,因而功率很大。 雷电能量的消耗方式 小部分使空气发生电离、激励和光辐射 大部分使雷道周围空气突然膨胀、产生巨响 15/46 四、雷电过电压的形成 1. 雷电放电计算模型 S闭合前(先导放电)A点

文档评论(0)

我思故我在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部分用户下载打不开,可能是因为word版本过低,用wps打开,然后另存为一个新的,就可以用word打开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