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全国卷选做题解题方法之改革部分 课件.pptVIP

高考历史全国卷选做题解题方法之改革部分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突破 专题规律总结 课后提升演练 考向一 古代中外重要的社会改革 视角 1 考查某一改革的背景、内容、特点及影响 【考题 1 】 (2016· 课标全国Ⅲ, 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 398 年,拓跋珪 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 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 “ 太祖 ”“ 高祖 ” 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 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 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 “ 宗有功、祖有德 ” 的原 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 珪 为太祖,不再为拓跋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突破 专题规律总结 课后提升演练 珪 为太祖 ,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 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 珪 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 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 孝文帝下令, “ 非太祖子孙 ” 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 降一等。 ——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 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突破 专题规律总结 课后提升演练 解析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意义。第 (1) 问,依据材 料,从改革庙号、祭祀祖庙、突出太祖子孙、不违儒家礼制、 降爵位等级等角度组织答案。第 (2) 问,从接受汉族文化、政 治统一、民族融合等角度回答。 答案 (1) 确立新的原则,不再尊奉部落首领;确立北魏创立 者拓跋珪的地位;突破礼制,为自己虚设一庙;将庙号改革与 爵位改革结合。 (2) 宣示北魏政权将抛弃草原传统,全面融入中原;表明改革 决心;削弱鲜卑贵族的政治军事特权,减少改革阻力。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突破 专题规律总结 课后提升演练 视角 2 考查相似或不同改革的分析比较 【考题 2 】 (2013· 课标全国Ⅱ , 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前期,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 均田制 ” 。在此基础 上,实行租庸调制, “ 有田则有租 ( 田租 ) ,有家则有调 ( 纳绢 布等 ) ,有身则有庸 ( 每丁每年服力役二旬,若不服役则纳布 帛等代替 ) ” 。庸和调在整个国家财政中占据重要地位。唐中 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 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 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 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 乃厚赋之,岂不背谬! ” 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 “ 客户 ” 。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突破 专题规律总结 课后提升演练 公元 780 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以国家财政开支所需为总额, 所谓“量出以制入” 。所有民户在现居地登记,根据财产情况 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纳赋税, “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 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 。分夏秋两季征收, “ 不居处而行商者, 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 ” 。结果 “ 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 得其虚实,贪吏不诚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 廷 ”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户口的 掌握也更为准确, “ 天下便之 ” 。 ——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 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突破 专题规律总结 课后提升演练 解析 第 (1) 问,依据材料信息“ 唐中期以后,随着人口增加, 土地兼并加剧,均田制急剧崩坏,租庸调制难以维持 ” 等归纳。 第 (2) 问,依据材料信息 “ 根据财产情况定户等,按户等高低交 纳赋税 ” 、 “ 每户负担并未增加,但国家财政总收入增加,对 户口的掌握也更为准确 ” 并结合两税法实施的时代背景来分析。 答案 (1) 土地兼并严重,户口不实,贫富两极分化,国家财政 紧张。 (2) 简化了税制,扩大了纳税面;朝廷收入增加;促进商品经济 发展;从以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税赋负担相对公平。 主干考点整合 命题考向突破 专题规律总结 课后提升演练 视角 2 考查相似或不同时期中外改革的比较 【考题 4 】 (2016· 课标全国Ⅱ , 4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 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 1901 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 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 1903 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 练新军的中央机构。 1904 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 36 镇, 为常备军,服役期 3 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