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第7课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VIP

高中语文第三单元 第7课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 了解获奖感言的体裁特点,体会其 准确严 谨、朴 素自然 、平实 易懂的 语言特 色。 2. 把握文章以小标题结构文章的好处 ,梳理 作者及 其团队 发现、 应用青 蒿素的 科研过 程。 3. 体会科学家从事科研工作的好奇心 、求真 精神、 团结协 作精神 和创新 精神, 为了造 福社会 不达目 标不罢 休的信 念与毅 力。 素养目标 青蒿素:人类征服 疾病的一小步 屠呦呦,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 员,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 。其 名字取自《诗经·小雅》中的诗句:“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1930 年生于浙江宁波。 1951 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1955 年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 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 学院)工作。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开 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 2015 年,屠呦呦 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首个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科 学家。这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 2017 年,屠呦 呦获得 2016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 年,党中央、国务院 授予屠呦呦“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作者 简介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以两个并列的名词 作为标题,将青蒿素的发现置于人类征服疾病的宏大背景中, 简明扼要地阐明了发现青蒿素的重大意义。“一小步”突出 了其对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满含民族自豪感。 题目 解说 写作 背景 2011 年度拉斯克奖颁奖典礼上,拉斯克基金会将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 屠呦呦,以表彰其在治疗疟疾的青蒿素研究中的贡献。这是拉斯克奖设立以来首次颁 予中国科学家。评审委员会认为,屠呦呦领导的团队将古老的中医疗法转化为最强有 力的抗疟疾药,使现代技术与传统中医师们留下的遗产相结合,将其中最宝贵的内容 带入 21 世纪,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本文根据屠呦呦在接受拉斯克奖时的演讲及同年发表于《自然医学》杂志的论 文编写而成。 资料链接 青蒿素并不来自青蒿 有一种野草叫青蒿,青蒿素的含量微乎其微。提取青蒿素的原植物,在植 物学上叫“黄花蒿”。青蒿长相和我们涮火锅吃的蒿子杆极其相似,叶子很难分 别,只是茎杆不是滚圆光滑的,而是棱形杆状。另一个分别就是我们吃的蒿子杆 有淡淡的清香,而青蒿则基本无香气。黄花蒿结籽,细叶羽状,茎杆较细,株高 一米左右,最关键的是其香气有点类似苦艾的味道,但比苦艾好闻。 “感动中国”屠呦呦颁奖词 2016 年,屠呦呦被评为 2015 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委会给她的颁奖辞是: 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 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 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 课文探究 1. 从第三段看,哪些因素促成屠呦呦发现并提取出青蒿素? ① 自己热衷于中草药研究。 ② 领悟了有关人体和宇宙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③ 运用现代科学和技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精髓。 2. 为什么先写研究工作的背景而不直接写研究工作的过程? ① 写疟疾重新肆虐,突出研究工作的使命感。 ② 写“ 523 项目”和中医研究院的任命,突出了国家规划和院所领导 的作用。 ③ 强调团队的作用,不独自贪功,客观公正。 3. 把引用的内容“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 之。”删掉好不好? 原因:不好。 ① 通过引文,读者可以更直观地领悟“渍”“绞”等古方要 领对研究工作带来的启发,更形象地反映传统医书的价值。 ② 省去引文,表面上看似简洁,实则使语言干瘪不生动,损 减了文章的说服力。 4. 发现青蒿素的初期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① 研究者做志愿者,尝试提取物。 ② 在海南对病人进行临床治疗。 ③ 分离提纯抗疟的有效成分。 5. 作者为什么把“几个报告”和自己的报告并提? 谈及对传播青蒿素的贡献时,肯定其他报告引起的“热烈反 响”,不片面强调题为《青蒿素的化学研究》的报告,反映了作者 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6. 双氢青蒿素有哪些优势? ① 双氢青蒿素比青蒿素的效果大大提高。 ② 双氢青蒿素治疗的病人,复发率很低。 ③ 在分子中引入羟基,也给发展新的青蒿素衍生物创造了更 多的机会。 ④ 可尝试用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治疗其他疾病。 内容小 结 主题归 纳 本文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临床实验和实际应用的叙 写,表现了屠呦呦及其团队勇于探索、坚持目标、不畏艰难 的科研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传统中医精华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必将得到有效利用,造福全人类。 深入探究 ① 对工作的热情。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写到毕业、工作、脱产学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ohuif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