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的现状与发展(1).ppt

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的现状与发展(1).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技术的 现状与发展之一 邸小坛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技术 各位同行、朋友大家好! 建筑结构检测与评定的现状与发展;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 1、现状与发展(概况) 2、检测技术(检测、结构分类、合格评定与符合性判定、规则和方法等); 3、建筑结构的评定技术; 1、现状与发展⑴ 根据建标[2014]189号文,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对《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 GB/T50344 -2004进行修订; 《标准》(04)在材料强度先进的标准(砌筑工程、砼回弹等)的基础上编制而成,特点: 1、提升至材料层面、构件层面和结构层面的检测; 2、分为结构工程和既有结构的检测;(未完全实现) 3、引入统计学的概念和方法,包括材料性能和构件的评定(符合性判定)。 对于结构工程和既有结构的检测具有指导作用,可操作性强; 对于提高工程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为检验鉴定等机构的创收创造 了条件。从百万元—亿元;全国100百亿元左右,工作量10%。 《标准》(04)之后: 1 涌现大量检测的通用标准(砼结构、钢结构、高耸钢结构等)和专用检测标准(择压、钻芯等)(普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 原有鉴定标准(工业、民用、危险)也完成了修订(维持了国际先进水平); 3 工程和建筑结构《统标》增加了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的规则 (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为《标准》(04)的修订创造了条件,也增加了修订的难度; 形成一本基础标准?与现有检测与鉴定标准优势互补的基础兼实用标准? 基于目前的情况,选择后者。 1、现状与发展⑵ 《标准》(送审稿) 1 总结了数十万个建筑结构检测和鉴定的经验和教训; 2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国际性标准 (ISO2394、EN1990,ISO13822 ISO13823、欧洲混凝土结构规范 、EN1992等)和国外先进标准 (美国混凝土和屋面风、 雪荷载; 抗震和耐久性规范等) 3 经过了(前十一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和大量专项的)必要的试验研究; 4 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标准》(送审稿)-建设部修改意见 1、现状与发展⑶ 以《统标》、检测和鉴定标准为基础(和夹击下),《标准》(送审稿)具有下列的特点: 1 明确了结构工程(有质量争议)和既有结构(无争议)检测的区别;前者需严格控制(体现公正性和科学性),后者适当宽松(体现实事求是和科学性);便于检测单位的检测。 2 规定了(新增)工程质量存在问题时,结构工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评定的规则(以设计要求或设计依据的规范为基准,对能力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和相应的规定(公正性的体现); 能力:抵抗偶然作用的能力、结构承载能力、维系构件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建筑功能的能力、抵抗环境侵蚀性作用的能力;对应可靠性-结构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 1、现状与发展⑷ 3 落实了《统标》既有结构可靠性评定的规则(以现行标准的基本规定为基准对结构性能的实际状况进行评定,与鉴定标准相似) 4 补充既有结构抗倒塌的鉴定(含罕遇地震)等; 可靠性评定(抗倒塌、承载能力、适用性和耐久性) 过去总是把抗震从可靠性中分离,抗震分成三种情况,抗倒塌 (大震不倒、偶然作用)、承载能力(设防烈度地震或当量的)、地震适用性(小震不坏,目前国内外普遍缺失) 5 充分发挥条文说明的作用(简化条文) 6 把成熟的检测技术直接引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检测技术标准 (体现检测的基础标准的特点,与已有检测技术标准高度协调; 避免重复规定); 1、现状与发展⑸ 7 把与《统标》 规则一致的评定技术,直接引向相关鉴定标准 (体现既有结构可靠性通用标准的特点,与已有鉴定标准协调, 避免重复规定) ; 《标准》(送审稿)特色工作: 1 把通用的构件检测技术和结构层面的检测技术集中放置在第3 章和相关附录中(避免各章重复的规定,达到适当简化的目的); 2 把材料强度、材料性能、构件的合格评定(参建方行为)改为 符合性判定(检测鉴定方的技术行为); 3 增加了系列创新性的测试、检验和评定技术;具有下列特点: ⑴ 超越国际标准、国际性标准和国际上相关先进标准; 1、现状与发展⑹ (长期以来,等同、等效国际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有利有弊, 限制了发展,别人修改失误,我们依然保留,《统标》,不超越不可能有创新,但可以达到先进水平;) ⑵ 切实解决目前我国检测与评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 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livi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