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责任的本质.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法律责任的本质 摘要:法律责任是法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综观对该问题的讨论,学者 们大都是在对法律责任的概念进行分析,而并未对法律责任的本质问题予以充分 的关注。本文在比较学者们给法律责任所作的不尽相同的概念之基础上,试图通 过对其概念的界定,并通过中外学者对法律责任本质的各种学说之比较中,进而 分析出法律责任的本质。 关键词:责任 法律责任 法律责任本质 一、 概念的界定 (一)责任的词义分析 在古代汉语中,“责任”同“责”,是一个语义丰富的概念。据《辞源》、《辞 海》等权威辞书,“责”在六种意义上被使用。其一,求,索取。如 “宋多责贿 于郑。”其二,要求,督促。“不教而责成功,虐也。”其三,谴责,诘问,责备。“文 姜通于齐侯,桓公闻,责之姜。”“使先生自责,乃反自誉。”其四,处罚,责罚, 加刑。“崇患太祖墉惰不作业,数加笞责。”“责小过以大恶,安能服人。”其五, “则”,责任,负责。“若尔三王,是有丕子之则于天。”其六,债,所欠的钱 财。“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在现代汉语中,“责任”一词有三个互相联系的基本词义。(1)分内应做的 事。如“岗位责任”、“尽职尽责”等。这种责任实际上是一种角色义务。每个人 在社会中都扮演一定角色,既有一定地位或职务,相应地,也就必须而且应当承 担与其角色相应的义务。(2)特定人对特定事项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成果负 有积极的助长义务。如 “担保责任”、“举证责任”。(3)因没有做好分内的事情 或没有履行助长义务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如“违约责任”、“侵权 责任”、等。我们可以把前两种责任成为积极责任,而把后一种责任成为消极责 任。在消极责任中,有违反政治义务的政治责任,违反道德准则的道德责任,不 遵守或破坏纪律的违纪责任,也有违反法律要求的法律责任。 (二)法律责任的概念分析 由于“责任”一词在不同语境中具有不停的含义,加之“责任”一词在法律 文献中时常被按照不同的语义来使用,这就使对法律责任的界说显得十分困难, 以至迄今为止,在中国法学界乃至世界法学界尚没有一个能被所有人接受并能适 用于一切场合的法律责任定义。学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许多学说,总结一 下,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是以下几种,现对其进行简要分析。 1、义务说。持此种学说的学者将法律责任界定为一种特殊意义上的义务, 如张文显教授在其主编的《法理学》教材中就认为,法律责任是 “由特定法律事 实所引起的对损害予以赔偿、补偿或接受惩罚的特殊义务,亦即由于违反第一性 1 义务而引起的第二性义务” 。笔者认为,将法律责任定义为一种义务显然是不 合理的,原因在于, “接受惩罚”作为一种 “义务”出现的说法值得商榷。如果 将接受惩罚作为一种义务,那么按照权利义务相对应的原则,接受惩罚所对应的 权利是什么?惩罚应该是国家公权力来执行的,而此 “权力”非彼 “权利”,二 者不可混淆。如果将法律责任定义为一种义务,无疑将导致理论上的混乱。 2、处罚说。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法律责任是一种 “处罚,制裁”。如凯 尔森就认为, “法律责任的概念是与法律义务相关联的概念, 一个人在法律上 对一定行为负责, 或者他在此承担法律责任, 意思就是, 如果作相反的行为, 2 他应受制裁” 。又如孙国华教授认为,法律责任 “是由违法者的违法行为所引 起的, 应该由违法者依法承担的责任”。该观点也有一些失当之处,首先一点, 孙教授的观点有循环定义之嫌;其次,将法律责任仅仅认为是处罚或者制裁过于 片面,忽略了法律责任其他方面的因素。 3、后果说。该学说的赞同者认为,法律责任是行为人违反法律规定所应承 担的法律后果。如沈宗灵教授认为,法律责任是 “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 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又如林仁栋教授指出: “法律责任是指一切违法者,因其违法行为, 必须对国家和其它受到危害者承 担相应的后果”。后果说存在的缺陷是,在某些情况下,承担法律上的 “不利后 1 张文显,《法理学(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第 142 页。 2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M 〕,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第73 页。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