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家庭暴力儿童辅导.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睹家庭暴力兒童輔導 ─談人生領航員協助目睹家庭暴力的孩子 主講人:吳淑慧 1.何謂『家庭暴力』 2.何謂『家庭暴力目睹兒童 』? 3.目睹家庭暴力的身心狀況及受害指標 ◎當時反應 ◎事後反應 ◎長期的影響 4.初步關懷 5.相關法律條文 1.何謂『家庭暴力』 一般指發生於家庭成員間的暴力虐待行為,包括含配偶(含前夫妻、同居人、男女朋友、同性伴侶)、親子、手足、姻親之間的身體、語言、精神及性虐待、經濟控制及財務破壞。 2.何謂『目睹家庭暴力兒童 』 指的是兒童在家庭暴力事件中未有直接受到暴力,但經常目睹雙親(現在或曾有婚姻關係)之一方對另一方施予暴力虐待之兒童,包括直接或間接目睹暴力虐待行為之十八歲以下兒童少年。 3.目睹家庭暴力的身心狀況及受害指標 家庭暴力為兒童帶來極大的壓力,長期目睹家庭暴力對兒童的影響是多方面的,而兒童也會因為年齡、性別、目睹暴力的經驗、對暴力的解釋與個人如何處理壓力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反應 當時反應 害怕哭泣、逃離暴力現場、捲入暴力事件(保護受虐者或自己也遭受暴力)、假裝暴力不存在,、自我隔離、黏著覺得可以保護他的家人….。 事後反應 ◎情緒方面: 1.恐懼、焦慮(擔心暴力再度發生、害怕失去父母、不 敢表達憤怒的情緒)。 2.羞恥(認為只有我家有家庭暴力,覺得丟臉)。 3.罪惡感(認為暴力會發生是我的責任)。 4.悲傷(看到家人互相傷害)。 5.無力、無助(我無法改變、阻止暴力的發生;沒有人 能幫我)。 6.困惑、忠誠度問題(我該愛施虐者還是恨他?我要站 在哪一邊?)。 7壓抑、隔絕自己的情緒。 8.自我貶低、難以信任別人 事後反應 ◎生理方面: 1.身心症狀:頭痛、胃痛 2.常感到疲倦、想睡 3.抵抗力弱,容易生病 4.注意力不易集中 5.厭食或嗜睡 6.個人衛生不良 事後反應 ◎行為方面: 1.退縮(因擔心暴露家庭暴力的秘密、因為自我價值感)。 2.退化(包括:分離焦慮、尿床、吸手指、用小小孩的口吻)。 3.過度表現(希望自己什麼都是最好的)。 4.過度討好、照顧他人(害怕衝突、希望獲得他人的肯定)。 5.攻擊、破壞行為(情緒的宣洩、自我放棄、過度自我保護)。 6.自我傷害。 7.逃學、逃家。 長期的影響 自我價值感低。 人際關係不佳,社交功能低落。 學習以暴力的方式解決問題或處理壓力。 錯誤而僵化的兩性互動態度,不平等的兩性關係。 初步關懷 在實務上本中心針對這些兒童進行個別、團體處遇以協助因應目睹父母婚姻暴力的壓力,以及處理其生活上的適應問題。 一、危機介入策略(crisis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 多數受虐婦女為了躲避施虐者的攻擊,會帶著兒童暫時的進入庇護所生活,為了協助兒童適應這種突發的危機狀態,可使用個別會談的方式,作定向的服務: 1.將焦點放在創傷事件,協助引發兒童對暴力事件的情緒。 2.透過敘述、遊戲或繪畫的活動,協助兒童在創傷經驗中獲得可以掌控的感覺。 此時如何將相關的家庭成員、學校和其他的福利資源結合在一起,並發展和維持關係。 二、團體介入策略(group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團體處遇是目前實務界逐漸普遍運用的處遇方式,且為多數專業人員認為最適合用來協助目睹兒童的工作方法之一,但團體處遇模式尚未整合統一。 1.提供兒童在危機階段的支持。 2.幫助兒童辨認和表達情緒。 3.教導兒童問題解決的技巧。 4.幫助兒童學習適當的因應行為。 三、個別介入策略(individual intervention strategies;個別諮商輔導) 1.針對兒童對婚暴創傷記憶的因應行為: 在實務工作上觀察到目睹兒童常出現之症狀與創傷後症候群(PTSD)相似,所目睹的暴力經驗會干擾他在學校的表現,讓她白天無法專心上課,晚上睡覺作惡夢驚醒常會伴隨著哭泣。有時候他會不停的告訴別人他所夢到的一切,有的時候又會出現回憶不起來和拒絕談論任何經驗情形,對他們而言社會是危險的,週遭充滿不可預期的事。 2.對人或事覺得有力(power)或無力(powerless)的感覺: 有強烈的責任感要使事情變得更好,能夠控制身旁事件發生與否的能力,對這些目睹兒童來說是相當重要的,他們會希望能挽救或改變一切。而當衝突再次發生,沒有能力改變現況的時候,那種沒能力(incompetent)的感覺會讓他們感受相當糟糕、無力的、自我效能感低的、自我價值感低的,甚至出現一些攻擊和憂鬱的症狀。 3.情緒的敏感和情緒表達的困難: 多數的目睹兒童會呈現對媽媽的情緒變化相當敏感、但卻不願談論自己的感受,會傾向忽略和否認自己的傷心、憤怒、和害怕的情緒,而不願表達他自己的困擾;然而

文档评论(0)

55999779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