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生命之根更深教学工作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思想品德(人民版)八年级下 册 第二课第二框《让生命之根更深》教学设计 责任学校 六街中学 责任教师 武秀芬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版《思想品德》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它紧承八年级上册第二单 元《青春自画像》的教育主题,直面青春期常见的挫折问题,本课标题是生命的滋味,内 容涉及孙甜苦辣等各种滋味,但目前中学生得到的呵护与关爱比较多,承受挫折能力较弱, 且处于心理发展敏感期,因此本节课旨在让学生了解挫折的双面作用,积极面对挫折。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懂得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认识到挫折作用的双面性,即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更重要的是看到挫折的积极作用,挫折是人生的学校。 激发学生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心理动机;提高自身对挫折的承受力,增强抵御挫折的 信心、勇气和力量。让学生汲取抗挫的生命之钙、让生命之根更深。 过程与方法 (1)课堂让学生搜集古今中外在挫折中成长起来名人典型事例 (2 )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谈抗挫经历、交流抗挫体会,通过讲述一个个生动的故 事等方式,让学生感悟挫折的不同影响作用。特别是其积极作用,从而提高自身的抗挫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挫折是把双刃剑,对人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面对挫折要有“生命之钙”。 难点:对“生命之钙”的理解。 四、重难点突破设想 通过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及情景创设、案例展示、解读,教师点拨来突破重、难点。 通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总是难免的。挫折使有些人从此一蹶不振, 甚至被浪涛吞没,而另一些人则勇敢地面对挫折,让自己的生命之根更深;挫折使人生发 展遇到困难和障碍,甚至使人陷入难以摆脱的困境和危机;如果没有挫折,人的潜能和智 慧就不会被充分发掘出来,失败和挫折是人生的学校;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与他人 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五、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素材(音乐、案例、练习);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汶川大地震中幸下来的芭蕾女 思考李月在汶 生活入手,架起教 孩李月《永不停跳的舞步》材料。 川大地震中截肢了,材与生活的桥梁,激发 为什么又能实现她 学习兴趣。 的舞蹈之梦?导入 新课学习。 一、成长与挫折 学生感知课文,梳 投影课件《麦穗与挫折》(教参 P33 ) 理知识,培养学生提出 让学生阅读感悟: 1.把“教学资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植物一样,人的潜能和智慧更易被 中的“麦穗与挫折” 和合作意识 发掘出来,从而促进人成长。因为人的成 作为阅读材料,让 长过程就是适应社会需求的过程。如果适 学生感悟,从中意 结合课文,设置情 应性好,就觉得顺心、和谐,如果不适应, 识到挫折之于成长 境,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就觉得别扭、失意。一个人出生时,根本 的意义。 调动学生积极性。 不知对与错、美与丑,正是通过鼓励、制 止、允许、反对、奖惩、引导,甚至体罚 2.学生谈体会、 联系生活,内化知 才学会举止行为适应和得当,学会规范自 认识

文档评论(0)

汪汪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