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下水污染试验研究进展 
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在全世界范围内地下水环境均表现出不同的恶化趋势。为此,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控制、修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
(1)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模拟及预测。利用室内或野外试验测定相关参数,结合数学模型,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已污染含水层的修复提供定量依据。
(2)防止污染源扩散的方案设计。通过计算分析,选择最佳治理方案。
(3)海水入侵问题。对人工开采地下水后海水与地下水过渡带的运移分析。
(4)高辐射性核废料处置库的选址问题。选择合适的处理库使核废料在其半衰期内与人类生存空间及环境隔离。
(5)饱气带中污染物的运移问题。评价农田施用化肥、农药、污水回灌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以及了解土壤盐碱化过程,并确定排盐改碱过程。
(6)已污染含水层的修复研究。包括工程措施(客土、换土、隔离法、清洗法、热处理和电化法等)、施加改良剂(沉淀作用、抑制剂、吸附剂等)、农业措施(增施有机肥、控制土壤水分、选择合适形态的化肥等)、生物修复技术。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污染物在地下水中运移的研究和应用从20世纪初即已开始了。许多学者研究了多维弥散、重力分异、吸附效应等水动力弥散问题。由于石油在开采、储运和炼制的过程中常会发生外泄事故,渗漏的成品油会对地下水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这已经成为世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于是国外学者把注意力转向了包括石油在内的非亲水相液体(简称NAPL),对NAPL在地下水中的运移、控制、修复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表1 所示)。
1、试验用污染物(NAPL)选择
NAPL 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综合作用的过程,与一般和水混溶的无机污染物不同。由于NAPL 在地下水中存在明显的重力分异现象,根据其比重与水的差别分为轻非亲水相液体(LNAPL) 和重非亲水相液体(DNAPL)。轻非亲水相液体(LNAPL) ,如石油、煤油、对二甲苯(p-ylene) 等,通过非饱和土层后,以自由态漂浮在地下水的表面;重非亲水相液体(DNAPL),如杂酚油、柏油、氯化烃等,由于溶解度较小,通过含水层滞留下来的污染物形成潜在的污染源,对含水层构成很大的威胁。
表1  国外NAPL 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在选择NAPL作为污染物时要考虑以下几点:(1)试验的可重复性和对比性。由于在市场上买来的石油等有机物组分含量不确定,因而通常采用单组分的溶剂,如对二甲苯、三氯乙烯;(2)NAPL的挥发性。NAPL的挥发性通常较大,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土层上铺设土工布或降低室内温度等)减小污染物的挥发;(3)NAPL与水在不同比例下动力黏滞系数的变化。
2、孔隙介质及含水层
国外弥散试验不仅研究分层土,还包括含有夹层、阻挡物的土层。但多孔介质一般也还是采用渗透系数较大的砂土,这与黏土层中做弥散试验通常需要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有关。
3、弥散试验装置
由于NAPL的野外试验耗资大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于它的研究通常是通过室内弥散试验进行的。国外使用的弥散槽大致可分为两种,平面二维弥散槽和垂直二维弥散槽,以模拟NAPL的水平二维弥散和垂直二维弥散。垂直二维弥散槽研究NAPL 在含水层中的重力分异问题。
4、研究内容
综合表1所列出的内容,可看出目前国外对NAPL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污染物组成对迁移和吸附的影响;(2)利用离心机研究污染物在含水层中的运移;(3)污染物含量及组成对含水层渗透性的影响;(4)非饱和土中污染物的迁移与吸力关系研究;(5)防止污染源扩散采取的措施研究;(6)受污染含水层的修复研究。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污染物在含水层中运移。1980年初山东地质局、长春地质学院、地质部水文地质研究所、山东大学等单位在济南市郊区进行了为预测地下水污染发展趋势的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工作。随后更多研究单位开展了大量的地下水质模拟试验研究工作,特别是对地下水环境污染数学模型研究中的弥散系数的研究,由于弥散系数具有尺度效应,国内的弥散试验重点大都集中在准确地确定弥散系数上。表2归纳了近年来国内部分室内野外弥散试验研究工作。
1、试验用污染物选择
理想的示踪剂应当是:无毒、廉价、能随水移动,即使以痕量存在也容易被测定出来且不改变地下水的天然流向,在所需要的时间内化学性质稳定;在所研究的含水层中不被所通过的固体吸附和滤出,同时又不在地下水中大量存在。国内室内弥散试验中所用到的污染物主要以可溶性物质为主,如NaCl、Cl-、萤光素钠盐等都很好得符合了上述要求,野外弥散试验大都是利用已污染的水源地作为弥散场地,其示踪剂因污染源的不同而可能采用有毒物质,如氚、氟、Cr6 +等。
2、孔隙介质及含水层
由表2可看出国内弥散试验大都是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