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进中耳鼓室内容物 砧骨 锤骨 镫骨 2.鼓室内容物鼓室内容物包括听骨、韧带和肌肉。(1)听骨:为人体中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malleus)、砧骨(incus)和镫骨(stapes)。三者相互衔接而成听骨链( ossicula chain)听骨链介于鼓膜和前庭窗之间,介导声波由外耳传入内耳。 鼓室内容物 砧骨 锤骨 镫骨 锤骨外形如锤,位于鼓室中部和最外侧,长约8-9mm,可分为头、颈、短突(外侧突)长突(前突)和柄。锤骨柄位于鼓膜黏膜层与纤维层之间,锤骨头位于上鼓室,其头的后内方有凹陷的关节面,与砧骨体形成锤砧关节。鼓室内容物 砧骨 锤骨 镫骨 砧骨分为体、长脚和短脚,长脚长约7mm,短脚长约5mm。砧骨体位于上鼓室后方,向前与锤骨头相接形成锤砧关节。短脚位于鼓窦入口底部,其尖端借韧带附丽于砧骨窝内。长脚位于锤骨柄之后,与锤骨柄相平行,末端内側有一膨大向内的突起,名豆状突( lenticular process),后者有时与长脚末端不完全融合,故又名第四听骨。豆状突与镫骨头形成砧镫关节。鼓室内容物 砧骨 锤骨 镫骨 镫骨形如马镫,分为头、颈、前脚、后脚和足板( foot plate),高约为3-4mm。镫骨头与砧骨长脚豆状突相接。颈甚短,其后有镫骨肌腱附着。前脚较后脚细而直,两脚内侧面各有一深沟。前脚、后脚与足板所围成的孔洞称闭孔。镫骨足板呈椭圆形,长3mm,宽1.4mm,借环韧带带( annular ligament)连接于前庭窗。鼓室内容物 砧骨 锤骨 镫骨 (2)听骨韧带:有锤骨上韧带、锤骨前韧带、锤骨外侧韧带、砧骨上韧带、砧骨后韧带和镫骨环韧带等,将听骨固定于鼓室内。鼓室内容物 砧骨 锤骨 镫骨 (3)鼓室肌肉:①鼓膜张肌( tensor tympani muscle)起自咽鼓管软骨部、蝶骨大翼和鼓膜张肌管壁等处,其肌腱向后绕过匙突呈直角向外止于锤骨颈下方,由三又神经下颌支的一小支同其运动;此肌收缩时牵拉锤骨柄向内,增加鼓膜张力,以免震破鼓膜或伤及内耳;鼓室内容物 砧骨 锤骨 镫骨 ②镫骨肌( stapedius muscle)起自鼓室后壁锥隆起内,其肌腱自锥隆起穿出后,向前下止于镫骨颈后方,由面神经的镫骨肌支司其运动;此肌收缩时可牵拉镫骨头向后,使镫骨足板以后缘为支点,前缘向外跷起,以减少内耳压力。鼓室隐窝与间隔3.鼓室隐窝与间隔鼓室黏膜除了覆盖鼓室壁及其内容物之外,还形成若干黏膜皱襞,与鼓室的韧带、肌肉和听骨一起将鼓室分隔成几个间隙,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鼓室隐窝与间隔(1)鼓室隐窝( recesses or pouches of tympanic cavity):覆盖听骨和韧带的鼓室黏膜,形成下列小的黏膜隐窝,均开口于鼓室:①锤骨前隐窝( anterior pouch of malleus)位于锤骨头、鼓室前壁和前、上锤骨韧带之间;②砧骨上、下隐窝( superior and inferior pouches of incus)位于砧骨短脚的上、下方;鼓室隐窝与间隔③鼓膜上隐窝( Prussak space)或称鼓室上隐窝( superior tympanic pouch),位于鼓膜松弛部和锤骨颈之间,上界为锤外侧韧带,下界为锤骨短突;④鼓膜前、后隐窝( anterior andposterior pouches of Troeltsch)分别位于鼓膜与锤前皱襞、锤后皱襞之间;前者较浅小,后者居于中鼓室的后上部,较深大;鼓索神经常于锤后皱襞的游离缘处穿过。鼓室隐窝与间隔(2)鼓室隔( (tympanic diaphragm):中、上鼓室为鼓室隔所分隔,鼓室隔由锤骨头及颈、砧骨体及短脚锤骨前韧带及外侧韧带、砧骨后韧带、砧骨内侧及外侧皱襞、鼓膜张肌皱襞、镫骨肌皱襞等结构共同围成。鼓室隔有前、后2个小孔能使中、上鼓室相通,分别称为鼓前峡( anterior tympanic isthmus)及鼓后峡( posterior tympanic isthmus)。鼓室隐窝与间隔鼓前峡位于鼓膜张肌腱之后、镫骨及砧骨长脚之前,内侧为骨迷路、外侧为砧骨体。鼓后峡的后界为鼓室后壁及锤隆起,前界为砧骨内侧皱襞,外侧为砧骨短脚及砧骨后韧带,内侧为镫骨及其肌腱。由于鼓室诸隐窝及间隔的存在,致使中、上鼓室之间通路狭小,黏膜肿胀时易被堵塞而导致各种病理变化。另一方面,鼓室隐窝及间隔的存在,可使感染、胆脂瘤暂时性被局限。鼓室隐窝与间隔4.鼓室黏膜鼓室各壁、听骨、肌腱、韧带和神经表面均有黏膜被覆。前与咽鼓管黏膜相连,后与鼓窦和乳突气房黏膜延续。中耳的黏膜,在后部为立方上皮或低柱状纤毛上皮覆盖,前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