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5 西学东渐与维新变法思想 2、由 19 世纪 60 年代以前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 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 思想的兴起与鸦片战争有关 ② 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科学技术 ④ 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解析:1859 年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是最早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 案 4、对于中国近代的“中体西用”之争,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次 B 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 C 有助于西学在中国的传播 D 促使早期的维新派提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解析:只有在深化认识洋务运动利弊得失的基础上,早期维新派才从洋务派中分 裂出来,之后,提出改良政治的要求 7、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 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 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C 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 D 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解析:以郑观应为代表的早期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 商战;在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兴 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救亡图存,并依靠民族资产 阶级、开明地主和爱国知识分子开展了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具有一定的群众 基础,这是早期维新派所无法比拟的。 2、“君为主,则必尧舜之君在上,而后可久安长治;民为主,则法制多纷更,心 志难专一。究其极,不为流弊。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 亦得以下逮。”根据材料和所学,判断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A 魏源 B 王韬 C 宋教仁 D 胡适 解析:主张君民共主的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魏源是地主阶级抵抗派,宋教仁是资 产阶级革命派,胡适是资产阶级激进派,王韬是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 5、史学家郝彦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 世纪) 60 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该变化 反映了 A 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 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 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解析:中国人改变了对西方的蔑视,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6、中国近代《仁学》一书引用法国大革命时期传诵的名言: “誓杀天下君主, 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可见 A 该书作者系“开眼看世界”之人 B 该书思想与维新思想相对立 C 该书发出了当时中国社会变革的最强音 D 该书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方向 解析:作者反对君主专制制度,A 项是地主阶级抵抗派,代表人物林则徐,B 错 误,反对君主专制符合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要用西方的民主和科学来彻底否 定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故 D 错误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汤若望等西方传教士先后来华,与徐光启等合作开展翻 译活动,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 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 材料二 是书何以作?日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 《海国图志.序》 材料三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 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四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学。而一切要其大 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分析:明代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有何表现?原因是什么? “相互启蒙”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鸦片战争后“西学东渐”有何变化?原因是什 么? (3) 材料四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何变化? (4) 综合上述材料,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5) 答案:(1)表现:欧洲传教士来华,先进的中国人编译西方著作,中国儒家经 典传入西方。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介绍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原因:一些西方传教士干涉中国内政;在自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