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人的发展1复习过程.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与人的发展1 【教学目标】 1.了解人发展的涵义及相关规律。 2.能够辩证地认识遗传、环境、教育和个体主观能动性等与人发展的关系。 3. 掌握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教育规律。 第一节 人的发展及其规律 一、人的发展的涵义 “人的发展”有两种: 总体人的发展,指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和进化的过程。 个体人的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诸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第三章第一节 个体生理构造的完善和机能的增强 生理层面 心理层面 人的发展 个体社会认知、适应、交往、沟通、创造等方面的发展 心理品质以及个性 心理方面的和谐发展 社会层面 人的发展的三个层面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 (一)内发论 观点:人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孟子 :“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 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苏格拉底:“产婆术” 卢梭:“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 (二)外铄论 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 荀子:“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 洛克:人的心灵如同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刻画,一切发展都来自后天 。 华生:“给我十几个强健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放在我自己之特殊的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几十个婴孩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其成为任何种专门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我能够任意训练他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商界领袖,或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观点:人的实践是推动人的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实践论(差距论) 三、人发展的一般规律及相应的教育策略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人的发展是一个有顺序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在生理方面,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后四肢,先中心后边缘,如躯体的发展是自上而下,即头部→颈部→躯干→下肢;大脑皮层是先枕叶,尔后是颞叶→顶叶→额叶;肌肉是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 心理机能的发展顺序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由喜、惧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 发展的阶段性——人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不同的特征。 人的身心发展阶段 乳儿期(0岁~1岁) 婴儿期(1岁~3岁) 幼儿期(3岁~6岁) 儿童期(6岁~11/12岁) 少年期(11/12岁~14/15岁) 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前道德阶段(0—4岁)。儿童还不能把自己与外界区分开来,将自己与外界混为一谈,以为自己就等同于外界,没有和外界共处的规则意识。 (2)他律阶段(4—8岁)。这一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依据外在的规则做出的,他们的道德标准只取决于是否服从这些成人给予的外在规则,道德判断只注意外在的行为结果,而不关注内在的动机,受自身之外的道德规则所支配,具有被动性和客体性。 (3)自律阶段(8—12岁)。这一阶段的道德判断已经从外在的客体性转向内在的主体性,不再简单地服从外部的道德规则,而是用公正、平等、责任去进行判断,认识到规则是共同约定的,要反映共同的利益,而不是成人的权威或霸权。皮亚杰认为,只有当儿童的道德判断达到了自律水平时,才称得上是真正的道德。 发展的差异性——主要指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发展上存在个别差异。 从群体的角度看,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区别,这些区别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发展的方面与水平上的差别。 从个体的角度看,表现在: 不同儿童的同一方面发展的速度和水平各不相同,如两个同龄儿童,有的某一方面才能表现较早,有的则很晚; 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存在差异,如有的学生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占优势,数学能力强,但绘画能力差,另一些学生则相反; 不同青少年儿童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倾向,如同年龄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等。 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 美国康奈尔大学阅读研究中心主任沃尔特·波克教授在《学校里怎么学习》一书中提出了学生的学习风格的不同的类型。 1.以读、听、干为学习方法的学生。一些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是“读”,另一些学生是“听”,还有一些学生是“干”。当然必须三者兼用,但每个学生必须其中之一较其他两种更为擅长。 2.好动的学生。如果大部分时间不活动只坐着,尤其是在阅读教材时你觉得很难受的话,就试试在房里来来回回边走边读。如果你觉得烦躁不安时,可以做些需要活动的事,如补充笔记,解数学题,在教科书上划线等。 3.“有压力时,我就能学得好”的学生。这种学生不知怎么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常常经过“开夜车”苦苦地写一篇文章或通过一项

文档评论(0)

158****271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