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三篇比较.doc

《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三篇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三篇比较 《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三篇比较 《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三篇比较 《过秦论》《六国论》《阿房宫赋》比较 一、课文标题对比 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阿房宫赋》中的“赋”就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不同于今天的“赋”,它讲究字句的整齐与声调的与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结尾往往发点议论,以寄托讽刺之意。它就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体裁,而后两篇中的“论”,即议论、评论,这类文章,或阐明某个道理,或批驳别人的观点。 时代不同的文坛泰斗,她们选择了差不多同一历史时期的史实作论据,都以标题暗示了题旨:或以秦亡旧事以讽今,或以六国破灭以谏时。 二、文章结构对比 《阿房宫赋》就是杜牧针对唐敬宗“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而作的。全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半部分用铺陈夸张手法,描写秦始皇的荒淫奢侈,后半部分由描写转为富有抒情色彩的议论,直抒胸臆,严正深沉,画龙点睛。苏洵数十年潜心贯注,研读《战国策》,且晚年入仕,虽才识非凡,而风格显得雍容含蓄,老辣精炼。她的《六国论》采用“先议———后叙———再议”的结构方式,使其文章显得内容繁杂,但又条理井然,逻辑严密,有纵横家诡谲善辩的风格。再瞧《过秦论》,它就是贾谊在被汉孝文帝征召为博士时写的,年方二十,少年得志,英气逼人,作者宏词雄辩,洋洋洒洒,文章用四个段落铺写了六国诸侯创建霸业的史实,并在第五段精辟阐述了秦国灭亡的原因作结,作者采用先蓄作“浩如江河之势”,最后以议作“点睛”之笔, “豪健俊伟,怪巧瑰琦。” 三、论证手法对比 “论如析薪,贵能破理。”这句名言,说明了论证手法就是文章题旨与论据之间联系的逻辑纽带。巧妙的论证手法,会使议论文的中心显得更为集中、鲜明、突出。 1、这三篇文章都运用了对比论证法,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突出。具体对比见图表(下页) 。 2、《六国论》、《过秦论》都运用了喻证法,生动具体地阐析事理。如《过秦论》中的“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何等生动地论述了陈涉动摇秦朝统治那摧枯拉朽的壮举!“子孙弃之不甚惜,如视草芥”,则系《六国论》生动形象地揭示“以地事秦”的荒谬行径的一种高妙的论证手法。这里姑且把《阿房宫赋》也瞧成“论”,因为它的重点不在于“记”,而在于“讽喻”。本篇开头的两个自然段,也有10 多处语言精美的贴切比喻。(例略) 3、《六国论》还采用了引证法,使文章显得有理有据,令人叹服。 在剖析韩、魏、楚“赂秦力亏”以致破灭的基础上,作者援引了《战国策·魏策》的警句作结,有力地阐述了中心论点。 对比点 篇目《阿房宫赋》 1、 第3 段用“一人之心”与“万人之心”对比, “取之尽镏铢”与“用之如泥沙”对比,接着写六个“多于”更具体地从各个方面来对比。最后的“可怜焦土”与前段的“阿房出”,既就是呼应,也就是对照。 2、 末段,作者把“灭六国者”与“族秦者”并提,进行假言推理上的三组对比。 篇目《六国论》 1、“赂者”与“不赂者”对比。 2、“六国”“祖父”创业与六国子孙毁业对比。 3、 燕赵“用兵”的始与终对比。 4、假言六国并力西向与六国赂秦对比。 5、 北宋与六国对比。 篇目《过秦论》 1、六国联盟与秦国势力对比。 2、合纵缔交与纵散约败对比。 3、秦国与陈涉对比。 4、陈涉与六国对比。 5、秦国的兴盛与衰落对比。 四、表达方式对比 三篇文章因体裁有异,风格不尽相同。《阿房宫赋》作者为了使阿房宫的衰更为怵目惊心,在篇首大写其当日之盛,杜牧深谙辩证法,懂得以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更可以倍增其哀乐。请瞧全赋开头,仅用十二个字交代了秦统一天下,阿房宫应运而生的背景与自然位置后,便紧接着对阿房宫建筑壮丽、美女众多、珍奇繁奢诸多方面的铺叙,作者手法娴熟,诡奇变幻,综合运用生动贴切的比喻、声律铿锵的排比、句式严谨的对偶、大胆奇特的夸张与“示现”等修辞手法,气势盛,气氛浓,行云流水,了无一般辞赋晦涩呆板的痼疾。后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排比、对偶、夸张、设问等修辞手法,散骈交错、变化多姿。但就是在表达方式与文章韵味上,又迥然不同, 《过秦论》以叙为主,极力铺张,纵横捭阖,气势磅礴,大起大落,惊人警策;而《六国论》则以议为主,叙事简洁,条分缕析,首尾圆合,无懈可击。 五、选材方法对比 1、三篇文章都涉及到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一阶段的事实;《阿房宫赋》与《过秦论》还涉及秦朝灭亡的史事。 2、对于陈涉起义, 《过秦论》作了详细陈述, 《阿房宫赋》只用了“戍卒叫,函合举”一语进行高度概括。显然,详写与略写都就是根据文章的需要而决定的。 六、写作意图对比 三篇文章都就是借评历史来向皇帝进行讽喻,希望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阿房宫赋》借秦始皇荒淫奢侈自取灭亡的史实讽喻皇帝,希望唐敬宗不要因自己享乐而劳民伤财。《过秦论》的主旨在于批评秦的过失,揭示秦王朝覆灭

文档评论(0)

锦绣中华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