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医学心理学 (Medical Psychology )是研究心理因素、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科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的交叉学科。
心理学的建立: 1897 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 当前 医学模式 有以下三类: 1 生物医学模式 (biological medical model) 2. 生物 - 心理 - 社会医学模式 (biopsychosocial medical
model) 3. 整体(或全息)医学模式 (holistic medical model) ;
医学模式的核心是医学观
3 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 的主要理论观点: (1. 理论的主要内容 2. 如何解释心理疾病的发生)
(1 )意识与 潜意识理论 :(简答题) 弗洛伊德把人的心理活动分为意识、无(潜)意识和前意识三个层次。个体的心理活动在不同的
领域进行。
意识:是心理活动中与现实联系,能被自我意识所知觉。意识使个体保持对环境和自我状态的知觉,对人的适应有重要的作用。
潜意识:是指个体无法直接感知到的那一部分心理活动。是不被外部现实、道德、理智所接受的各种本能冲动、需求和欲望,或明显
导致精神痛苦的过去事件。潜意识是整个心理活动中最具动力性的部分。
前意识:是指当时意识不到但随时可以意识到的那些心理要素。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缓冲地带
(2 )人格结构理论 ;(考的多)人格 (personality) 是由本我、自我或超我三部分构成,人格的发展实际是性心理发展的过程(内驱力
与社会环境限制之间的冲突) 1. 本我 (id) :在无意识深处,是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代表人们生物性的本能冲动,主要是性本能
和攻击本能,遵循所谓的“ 快乐原则 ”。2. 自我(ego) 大部分存在于意识中,小部分是无意识的。是人格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遵
循“ 现实原则 ”,是人格的执行部门; 3. 超我 (superego) 类似于良心与道德,具有良知、理性等含义,大部分属于意识的。遵循
“至善原则 ”,是人格的指挥中心和监管者。
(3 ) 性心理发展理论 ;(选择填空) 分为五期:口欲期 肛欲期 性器官欲期 潜伏期 生殖期
(4 )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5 )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疾病机制的解释:
童年压抑的欲望+现实心理冲突→焦虑→联用不恰当的心理防御→退化到童年的认识和行为中→各种症状出现。
挖掘出压抑的潜意识冲突,使其发泄,予以解释,使病人在意识领域领悟,病人的症状即可缓解。
4 行为主义学说 的主要理论观点: 1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普洛夫、华生 );2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 );3 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班杜拉 )
5 认知学说的理论 观点:人天生就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心理问题不是由外界事件引起的,而是由人们在不合理信念的基础上对这些
事件的反应引起的。心理障碍的决定因素是不合理信念,人可以用理性战胜非理性。各种心理障碍都源于不合理信念、错误的思维方
式即错误认知。
Ellis 的 ABC理论 :(大题或论述 )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
主要观点是: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6.P28 的“心理活动的定义和分类”需要看。
1
认识过程(知) :感知觉、记忆、思维等
⒈心理过程 情绪情感过程(情) :情绪和情感
意志过程(意) :意志和行为
7. 心理的实质 有二:心理是脑的功能,心里是对客观的主观能动的反映。
8. 感觉 (sensa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的反映。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适宜刺激:足够
作用时间和适宜的强度
感觉变化有: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发展与补偿、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后象。
感觉适应( sensation adaptation ):是指刺激对感觉器官的持续作用而使感觉器官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伤害性刺激不适应
感觉对比( concrosc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的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分为 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知觉( perception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