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乐府
一、乐府诗的定义和范围
《汉书?礼乐志》:“至武帝定郊祀之礼,祠太一于甘泉,乾位也。祭后土于汾阴,泽中方丘也。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以正月上辛,用事甘泉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
《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自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班固《两都赋序》:大汉初定,日不暇给。至武、宣之世,乃崇礼官,考文章。内设金马石渠之署,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刘勰《文心雕龙乐府》:乐府者,声依永,律和声也。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有有声有辞者,若郊庙、相和、铙歌、横吹等曲是也。有有辞无声者,若后人之所述作,未必尽被于金石是也。”
徐师曾《文体明辨》:按乐府者,乐官肆习之乐章也。
顾炎武《日知录》:乐府是官署之名……后人乃以乐府所采之诗即名之曰乐府。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对乐府的定义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
第一,按“依永”、“和声”,乐官肄习之乐章为准绳,则其上限可包括古歌古谣,诗骚当也在其中,下限可至唐宋词、元明曲,苏轼的词集《东坡乐府》、朱有墩的《诚斋乐府》。
第二,将先秦之诗骚,唐宋元明之词曲均排除在外,因这些都有自己特殊的形式,而且各有专名。专指上古歌谣、汉唐以后各代乐府、歌行以及近体配乐之诗、历代文人拟作乐府诗均包括在内。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所记录的乐府诗就包括了这几种诗体。
第三,仅指汉代乐府机构和各代所采集的民歌及文人仿作,唐宋以来文人创作的旧题、新题乐府歌行。
乐府作为诗体的一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的还是狭义上的定义,即仅指汉代乐府机构和各代所采集的民歌及文人仿作,唐宋以来文人创作的旧题、新题乐府歌行。
(一)乐府诗与乐府机构
乐府诗体因汉乐府机构而得名。后世多根据班固的说法而认为乐府机构是汉武帝时开始设立的。例如徐师曾就采此说,实际并非如此。一九七七年,在陕西秦始皇墓附近出土的编钟上面,已有用秦篆刻记的“乐府”二字,据此可知秦代已有乐府的设置。《汉书礼乐志》记载“房中祠乐习,高祖唐夫人所作也。……孝惠二年使乐府令夏侯宽备其箫管,更名为《安乐世》。”可知汉因秦制。汉惠帝时期已有官名“乐府令”。据《汉书艺文志》可知武帝对于乐府得贡献是大规模扩充了乐府的规模和职能,大规模采集民歌。
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继续,演唱、使用,这样,它对于汉乐府诗无疑起了保存和流传的作用,六朝时沈约著《宋书》,这些乐府诗便被载入该书的《乐志》。
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方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诗流传下来的就有四百八十余篇,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
当时乐府诗除了所收集的民间作品以外,还有一部分是封建统治者、文人和乐府中乐工们创作的。如据《汉书礼乐志》记载:“以李延年为协律都尉,多举司马相如等数十人,造为诗赋,略论律吕,以合八音之调,作十九章之歌。”李延年是乐工,司马相如等属当时有名的文人,他们都曾参加乐府歌辞的创作。
二、乐府诗的分类
(一)按照乐调和所用场合的不同来划分的
东汉明帝时,分乐为四品。吴兢《乐府古题要解》说:“汉明帝定乐有四品”。这“四品”的名称是:①大予乐,大予乐又称大乐,系祭祀天地神灵和宗庙祖先时用;②雅颂乐,系举行飧射典礼和推行所谓“乐教”时用;③黄门鼓吹乐,系天子宴会群臣时用;④短箫铙歌乐,系军中用。
《晋书.乐志》在这个基础上,又将汉乐府扩充划分为六类:①五方之乐,祭天神用;②宗庙之乐,祭祖先用;③社稷之乐,迎“田祖”祈祷丰年时用,④辟雍之乐,推行“乐教”时所用;⑤黄门之乐,君臣宴会时所用;⑥短箫之乐,军中出师或奏捷时用。
根据上述记载可以发现这种分类只限于朝廷典礼或聚会时所用的“官乐”,而对于当时乐府机关所搜集到的民歌俗曲,并没有包括进去和得到反映。
唐代,吴兢著有《乐府古题要解》一书,又将乐府诗歌扩充做八类,即相和歌、拂舞歌、白纻舞,铙舞、横吹曲、清商曲、杂题、琴曲。这种分类就包括了民歌俗曲。
宋代郑樵《通志》有《乐略》二卷,更分乐府为五十三类,他们所著录和分类的对象已包括南北朝乐府在内,而且表现出对于相和、清商等民歌俗曲的重视。
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一百卷,这是一部对唐五代以前的乐府诗带有集大成性质的总集类著作,它将历代乐府诗划分为十二类。
①郊庙歌词 是祭祀用的,祭天地,太庙,明堂,籍田,社稷。例如《日出入》、汉武帝所作《天马歌》。
②燕射歌辞 是宴会用的,以饮食之礼亲宗族,以宾射之礼亲故旧,以飨宴之礼亲四方宾客,是辟雍飨射所用。许多是文人之作,如张华、沈约的作品。
③鼓吹曲辞 是用短萧饶鼓的军乐。《战城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