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儿“高热惊厥”的应急处理培训方案.pdfVIP

关于小儿“高热惊厥”的应急处理培训方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关于小儿 “高热惊厥 ”的应急处理培训方案 一、什么原因引起孩子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 根据统计, 3%~ 4 %的儿童至少生过一次高热惊厥。 小儿惊 厥的发生率是成人的大脑发育不完善, 刺激的分析鉴别能力差, 弱的刺激就可使大脑运动神经元 异常放,引起惊厥。 二、高热惊厥时孩子表现怎样? 临床表现可分为简单型和复杂型两种。 简单型的特点: 1、年龄:半岁至 4 岁间, 5 岁以后少见。 2、发热: 一般是由于感冒初的急性发热, 惊厥大都发生在体温骤升达到 38.5℃至 39.5 ℃时。 3、发作形势: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直性阵发痉挛,还可表现为双眼凝视、斜视、上 翻。 4、持续时间:持续时间: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一般不超过 15 分钟, 24 小时内无复发, 发作后意识恢复正常快。 5、脑电图:体温恢复正常后 2 周,脑电图检查正常。 6、家族史:有很明显的家族史。 简单型的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 脑发育逐步建全,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厥。 复杂型的特点:年龄> 6 岁,惊厥发作时体温< 38.5℃,发作形势为局限性,抽搐可持 续 15 分钟以上,24 小时内有重复发作, 体温正常 2 周后脑电图仍异常。 预后较差,约有 1%~ 2 %可转为癫痫。 三、如何急救高热惊厥? 第一步:患儿侧卧或头偏向一侧。立即使患儿侧身俯卧,头稍后仰,下颏略向前突,不 用枕头。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切忌在惊厥发作时给患儿喂药 (防窒息 ) 。 第二步:保持呼吸道通畅。 解开衣领,用软布或手帕包裹压舌板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 之间,防止咬伤舌头。同时用手绢或纱布及时清除患儿口、鼻中的分泌物。 第三步:控制惊厥。用手指捏、按压患儿的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两到三分钟,并保 持周围环境的安静,尽量少搬动患儿,减少不必要的刺激。 第四步:降温。 冷敷———在患儿前额、手心、 大腿根处放置冷毛巾,并常更换; 将热水袋中盛装冰水 或冰袋,外用毛巾包裹后放置患儿的额部、颈部、腹股沟处或使用退热贴。 温水擦浴———用温水毛巾反复轻轻擦拭大静脉走行处如颈部、 两侧腋下、 肘窝、 腹股 沟等处,使之皮肤发红,以利散热。 温水浴———水温 32~36 ℃,水量以没至躯干为宜,托起患儿头肩部,身体卧于盆中, 时间以 5~10 分钟为宜,要多擦洗皮肤,帮助汗腺分泌。 药物降温———口服退烧药,或将宝宝退热栓塞到肛门。 第五步:及时就医。 一般情况下,小儿高热惊厥 3-5 分钟即能缓解,因此当小孩意识丧失,全身性对称性强 直性阵发痉挛或抽搐时, 家长不要急着把孩子抱往医院, 而是应该等孩子恢复意识后前往医 院。经护理,即使患儿惊厥已经停止,也要到医院进一步查明惊厥的真正原因。但患儿持续 ,.. . 抽搐 5-10 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短时间内反复发作,预示病情较重,必须急送医院。就医 途中,将患儿暴露在外, 伸直颈部保持气道通畅。 切勿将患儿包裹太紧, 以免患儿口鼻受堵, 造成呼吸道不通畅,甚至窒息死亡。 PS:普通发热的一般护理 控制发热:把体温控制在 38℃以内。首选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头部冰敷,也可以 使用药物降温。 ? 保持呼吸道通畅: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及时清理口鼻咽部分泌物。 保持安静

文档评论(0)

lyf663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20140062000006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