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开凿的历史及造像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武周塞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这条通道恰在内外长城之间,自汉以来就是汉族和少数民族往来交往的必经通道。公元 398 年,鲜卑族拓跋部在此建立了北魏,定都大同。从公元 398 年孝文帝太和十八年 (494)迁都洛阳,前后近百年时间。鲜卑族拓跋部的在初期,并没有信仰佛 教。同一般的少数民族一样,它早期信仰是杂卜、巫术、多神教崇拜。直到定都平城后,开始接触中原地区的佛教,才逐渐注意佛教。 北魏政权的初期,主要是进行战争,占领土地,巩固政权。北魏佛教的兴盛,始于平定凉州 (北凉 )。在灭北凉时,把凉州的高僧、工匠虏掠到平城。使原来很发达的凉州佛教得以东传,北凉佛教的东传造成了北魏佛教的兴盛。北魏平定凉州不仅迎来了凉州佛教的东传,而且也标志北魏最后统一中原北方广大地区,从此北魏成为中原北方的大国,西域各国纷纷遣使宋朝,表示友好。从此,北魏与西域的交通往返不绝,这也开通了以龟兹为代表的西域佛教艺术东传的通道。当时北魏的社会制度处于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发展时期,所以北魏征服北方地区的战争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虏掠人口和财物。据《魏书》记载: 当时 “徒山东六州民吏及徒何、高丽、杂夷三十六署,百工技巧十万余口,以充京师 ”。这只是一次战争而己,说明当时北魏统治者通过战争虏掠,把大量有技术的工匠集中到京城。当时北方主要的佛教势力和造像力量的精华,都集中在乎城地区。它所虏掠的人口,至少在百万以上。 北魏佛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佛教依附于皇权。北魏的佛教有强烈的国家色彩。佛教也为当时的皇权服务。北魏的佛教发展,与其势力先后进入华北有密切的关系。自汉以来,佛教活动已经有二三百年的历史。 北魏建国初期,为了能以异族统治者的身份,顺利收揽民心,不仅礼遇当地的高僧和教团,更积极参与佛教文化建设。当北魏大车以征服者的姿态进入中原攻城掠地时,顺便迅速地直接汲取该区域文化精髓,并连同佛教文化一起吸收,进而提高了魏室佛教文化的层次。统一北方后,北魏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佛教帝国。十六国末期,其原为后赵、后燕的领地,在高僧佛图澄及其弟子道安全的长期经营下,当地的佛教文化已有相当厚实的基础。 1/11 北魏太祖道武帝平定河北地区时 (公元 396 年)除了礼遇僧人、佛寺外,还修书向佛图澄弟子僧朗致敬,并迎接佛图澄的弟子赵郡的法果担任道人统,尤其 执行的佛教政策,对北魏祟尚佛教产生深远影响。道武帝对沙门法果优礼有 加。法果也打破沙门不礼拜皇帝的教规,将皇帝视作 “当今如来 ”去礼拜。从而得到皇帝的信任,借此,法果于天兴元年 (398 年)在京城创建了弘扬佛教的三天建筑,即五级佛图、青呢山、须弥山殿。 此中的青呢山,有可能就是京城西武州山的那个天然岩洞 (云冈第三窟 ),于是武州山也就成了灵山圣地 (后称灵岩 )。 第二代皇帝明元帝多次祈祷于武州山并定为 “常祀 ”,从此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儒家文化,在鲜卑政治中占据一席之地。太祖、太宗崩后,世祖太武帝继位 (424 年),太武除了继续开拓疆土之外,大力推祟佛教事业。这时北魏势力在中国较具影响的地区,主要是以长安教团为首的关中地区、以及通往西域的要道凉州 (今甘肃 )地区。在长期的弘法教化之下,长安成为中原地区的佛教重镇。而另一主要地区凉州,自古以来就是东西交通的要冲,尤其是在中国佛教兴起后,一般高僧进入中国之前,必先在此学习华语。同时由于统治者的大力扶植,更使得凉州的佛教兴盛,人才辈出。所以大量的高僧和工匠从凉州来到平城,使平城的佛教大兴。 太武帝在十年内先后平定了长安 (公元 431 年)、凉州 (公元 439 年)并歼灭河北地区最后残余的北燕 (公元 436 年)使当时的北部中国统一地北魏王朝之下。这也使得北中国所有的佛教发展融汇于平城一地。此时对北魏佛教发展的最大影 响,便是将各地大乘佛教发展的成就直接移入平城。原先的佛教体系,经北魏的兼并,相互之间会通融合,因而使得北魏佛教思想面貌,呈现出多元化的开放格局。反映在云冈造像上便产生彼此会通在同一组图像的表现上。由于佛教的大兴,滋生出一股实力很强的寺院经济。吴盖起义把西安的大寺院牵扯进去,或者西安寺院经济正是吴盖的后盾。太武在西安寺院里发现了刀枪,太平 真君七年 (446 年)太武开始大规模灭佛。一时间, “土木宫塔,声教所及,莫不毕毁矣 !尽管监国太子拓跋晃反对并加以保护,但土木宫塔、泥塑金人,尽皆焚烧毁坏。 2/11 文成帝复法七年之后,太武之孙文成帝即位为第四代皇帝。他一反太武之所为,立即 “复法。 ”行动又很迅猛,一时 “天下成风,朝不及夕。往时所毁图寺,仍还修矣。 ”此就是《魏书 ·释老志》所记: 和平初,师贤卒。昙耀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耀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耀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 师礼。昙耀白帝, “于京城西武州塞,

文档评论(0)

q96tcntzo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