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博览馆 茶文化元素库 婺绿史话——唐代载入茶经.docx

茶叶博览馆 茶文化元素库 婺绿史话——唐代载入茶经.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婺绿史话 ——唐代载人《茶经》 被誉为中国和世界茶学的开拓者、奠基人的中国茶圣陆羽(约733-804年),于唐建中元年(780年)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学巨著 - 《茶经》。《茶经》第一次将中国产茶区域划分成八个茶区,在《茶经八之出》中列举浙西茶区时,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婺源产茶载入《茶经》,说明当时婺源已经是著名的茶区了。 陆羽《茶经》 唐代特别是中唐以后,茶已成为“举国之饮”,生产和贸易空前繁荣。比陆羽稍晚的大诗人白居易(772~846 年),一生中写下了许多与茶有关的诗,其中颇为有名的是他遭贬到江州(今江西九江市)任司马时写的那首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诗中“门庭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的描写,说明当时浮梁茶叶贸易市场颇有名气。中唐时期浮梁是著名的茶叶集散地,婺源的西北面与浮梁毗邻,仅一山之隔,且有歙州到饶州的古道(后称“徽饶古道”)相连。那时,婺源的茶叶大都运到浮梁,然后借昌江人鄱湖进长江,再销往西北、华北等地。据唐元和六年(811 年)宰相李吉甫(758~814年)《元和郡县图》记载:“浮梁县....每岁出茶七十万驮,课税十五余万贯。 ”可见当年浮梁的茶市何等兴盛。《全唐文》中也说:“大和(827~835年)中,以婺源、浮梁、祁门、德兴四县茶货甚多。”婺源还因此而升为郡置,以便朝廷更好地实施课征茶税的管制。 “吴楚分界”为春秋吴国和楚国分界的地方,是今天安徽和江西在休宁和婺源的交界处。 陆羽在《茶经》中按当时茶叶加工后的形态分成三类,即散茶、末茶和饼茶。饼茶在唐代中期大为盛行,饼茶的制作方法基本上概括了当时茶的加工工艺,即《茶经》中说的“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然而在中唐以前,浮梁还无茶叶加工技术,“吴人”(指江南一带)是采集茶树鲜叶直接煮成“茗粥”饮。团饼茶的出现是茶叶生产的一大进步,鲜茶叶经过蒸、捣、拍、焙之后,“茶”的香气和口感要比鲜叶烹煮好得多,因而到唐代中期,团饼茶的制法迅速传开,并深受市场欢迎。成书于856年的《膳夫经手录》中说:“开元(713~741年)、天宝 (742~756年)之间,稍稍有茶,至德(756~758年)、大历(766~779年)遂多,建中(780~783年)以后盛矣。”书中还写道:“歙州、婺州、祁门、婺源方茶,置制精好,不杂木叶,自梁(梁州,唐辖今陕西城固以西汉水流域)、宋(宋州,唐辖今河南商丘、虞州等地及安徽砀山、山东曹县等地)、幽(幽州,唐辖今北京、天津及河北北部一带)、并(并州,唐辖今山西阳曲以南、文水以北的汾水中游地区)间,人人皆尚之。赋税所入,商贾所赍,数千里不绝于道路。其所出之含膏,亦在顾渚之亚列。”方茶即方形饼茶。那时饼茶有方圆两种,人称“圭璧”。这段记载不仅是中唐茶业之盛的写照,也是婺源饼茶制作精良的真实评价;它给我们描绘了一千二百多年前婺源茶在北方广大地区备受推崇,茶商蜂拥而至、络绎不绝的兴旺景象。 唐代杨晔《膳夫经手录》 南唐时,建安给中主李璟进贡了一中京婷腊茶。自此,原来朝贡的“阳羡茶”就让位于“建茶”,贡焙也由顾渚(今浙江长兴)转移到建安了。其中原因,有研究认为,气候的变化是贡焙南移的主要原因。“唐朝常年平均气温,比宋时一般要高2°C ~3°C。”(《中国茶经》)因此,京师三月要尝到新茶,贡焙南移是必然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