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 焦平面的概念与基本结构
◆ 肖特基势垒探测器
◆ 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
◆ 倒装互连技术
6.4 红外焦平面探测器
6.4.3 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
量子阱与量子点探测器
量子阱探测器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QWIP)是随着分子束外延技术及量子阱超晶格材料
的发展,利用GaAs/GaAlAs量子阱子带间红外光电效应制备的高灵敏红
外探测器;它具有InSb 、HgCdTe同样的性能,可实现大面积、均匀性
高,且与目前的GaAs工艺兼容;
❖ 通过改变量子阱宽度和势垒高度对带隙宽度进行人工剪裁,可方便地获
得6~20μm光谱范围的响应,通过在GaAs势阱层内增加InGaAs材料,
短波长可扩展到3μm。通过改善量子阱能带参量可以实现光谱响应大范
围调节,在2~20μm的范围内均可工作;
有缘学习更多+谓ygd3076考证资料或关注桃报:奉献教育(店铺)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 当器件正偏时,电压增大,光电信号减少;零偏时,光电信号较大;
反偏时,电压增大,光电信号增大量很少,达到饱和。故量子阱探测
器具有明显的整流特性;
❖ 能带与掺杂分布的不对称性,使得整个N型区有类似于P-N结的特性,
故具有向长波延伸的条件。
❖ 从1987年贝尔实验室研制出第一个GaAlAs/GaAs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以
来,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成为三十多年来红外探测器领域研究的
新热点。
量子阱的基本结构
❖ 下图为GaAs/AlGaAs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子带吸收的能带示意图,量子阱
导带内基态电子(或空穴)在红外辐射作用下,向高能带跃迁,并在外电
场作用下做定向运动,形成与入射光强成正比的光电流。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
❖ Levine等人利用该原理试制出了最初的量子阱红外探测器。该量子
阱红外探测器是采用分子束外延法交替生长GaAs阱和AlGaAs势垒
50个周期构成的超晶格结构。
量子阱探测器的基本工作模型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工作的基本模型
❖ 束缚态-束缚态跃迁:量子阱中的两个子能带均为束缚态,
在红外辐射的作用下,电子从基态被激发到第一激发态 (光
谱响应窄),处于受激态的电子在外加较大偏压电场的作用
下,穿过薄势垒顶部产生隧道贯穿,并以热电子形式输运,
形成光电流;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工作的基本模型
❖ 束缚态-束缚态跃迁:量子阱中的两个子能带均为束缚
态,在红外辐射的作用下,电子从基态被激发到第一激
发态 (光谱响应窄),处于受激态的电子在外加较大偏
压电场的作用下,穿过薄势垒顶部产生隧道贯穿,并以
热电子形式输运,形成光电流;
❖ 束缚态-自由态跃迁:当势阱宽度进一步减小时,子能
级的束缚态会在势阱中上升,形成高于势垒的自由态(或
连续态) (光谱响应较宽),在红外辐射作用下,使电子
直接从势阱进入自由态,在较小外加偏压作用下形成光
电流;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工作的基本模型
❖ 多量子阱跃迁:由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薄层交替生长形成多层结构
(A/B/A/B…),两种跃迁方式均存在的多个量子阱探测器模型。
控制超晶格薄层的厚度可以改变响应波长
❖ 如果势垒层足够厚,相邻势垒间
的载流子波函数耦合很小,则多
层结构形成分离的量子阱。在更
密的隔离材料层中的每一层里,
利用人工结构材料制造技术,
n=1能级逐次升高;
多量子阱红外探测器工作的基本模型
❖ 通过施加一定偏压,可使得这一设计的
特殊材料层所有n=1的能级排列成一直
线。此时,该材料层成为通过电子隧道
电流的能量滤波器,隧道电流由具有特
定能量的电子构成,并存在于这一能级
输出电流中。
❖ 右图相当于一个光电倍增器阵列,每个
VSSEF级中,形成单一能量的电子电 可变空间超晶格能量滤波器(VSSEF)
流。 (b)量子阱宽度对能级的影响;
(c) 调整偏置电压后的能级图
量子阱红外探测器的暗电流
❖
文档评论(0)